編前導讀

說起香港時下的熱詞,「本土」一定入選「十大」。

很多趕潮流的年輕人加入「本土」組織,李太剛入讀大學的兒子強仔就是其中之一,她為此深感擔憂。

事實上,很多組織是打著「本土」旗號行分離之實,更有人不斷煽動年輕人參與暴力衝擊。

第一期「一國兩制」香港發展守護者

說起香港時下的熱詞,「本土」一定入選「十大」。很多趕潮流的年輕人加入「本土」組織,事實上,很多組織是打著「本土」旗號行分離之實,更有人不斷煽動年輕人參與暴力衝擊。

image

1香港成功關鍵靠制度優勢

我們講「本土」,就是要維護香港人自己的利益,但是「一國兩制」真的可以保障香港人的利益嗎?「一國兩制」真的適合香港嗎?

香港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七百萬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值得我們所有香港人驕傲和自豪。但除了「人」的因素,「制度」往往更重要。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關鍵在於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一國兩制」不僅成功保障了香港原有的發展成就,並且強而有力地推動了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回歸十九年來的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方針與基本法是香港本土價值與本土利益的最堅定扞衛者,是香港市民生活方式的最大守護者,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最有力維護者。

2「本土利益」獲實際保障

基本法是這麼寫,但有真正落實到嗎?

香港的本土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不是抽像上的權力制度安排,而是實實在在的、與民眾利益有切身關係的細緻安排。有好幾個例子都足以證明高度自治、「本土利益」的充分性和真實性:

1. 香港特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

2. 特區依法保障特區居民的權利和自由;

3. 特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

4. 特區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

5. 對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特區政府有權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特區政府支配;

6. 法律上充分授予香港高度的自主空間,基本法最少四處寫明香港「自行立法」。

香港是由香港人在治理香港,不是中央派來;香港不用向中央政府交稅,取之於民全部用之於民;原有的制度繼續得到保障,甚至是不斷向前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維護香港本土利益的有力體現。如今香港市民安居樂業,享受的繁榮穩定,不斷發展的香港特色,都是在「一國兩制」、基本法堅實保護之下的。

3基本法是港「護身符」

但是「一國兩制」只是「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呢?基本法說要保障「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回歸以後做到了嗎?

「一國兩制」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是戰略選擇,不可能輕易改變。這一國策的落實方式,是以憲法及基本法作為保障與體現的。基本法規定了香港特區不實行與中國內地相同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既是為了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又是充分體現「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政治與法律原則。可以說,香港所有的「本土」特徵、「本土」權益,都在基本法中獲得最充分的保障。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與國家其他地方行政單位比較而言,享有無與倫比的高度自治。基本法訂立具體條文,授權香港特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這四大權力是維護、鞏固、提升香港本土利益的最有力體現,是港英政府絕不可能給予的。「特別行政區」這個新的憲法地位為香港未來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為香港持續繁榮穩定奠定了制度基礎。因此,基本法可以說是香港的「守護神」,沒有基本法,香港的獨特角色、地位不可能存在,所謂的「本土」利益也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為繼的。

4「擇善固執」的智慧與勇氣

可是我們擔心香港會內地化,「一國兩制」會變「一國一制」,我們看不到未來。

一個地區必須保持自身的特色,香港也必須維持獨一無二的「本土元素」才能有更穩健的未來。回歸十九年來,幾乎所有的香港「本土元素」,諸如經濟、社會、文化、人權、民主、法治等範疇都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經濟上持續平穩發展,居民生活水準穩步上升,居民權益得到充分保障,要歸功於中央政府踐行高度自治的承諾以及特區高度自治體制的貫徹落實。截至2016年1月,香港已連續22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在世界銀行以新的評分基準對189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最新排名中,香港位居全球第三;香港在37個亞洲經濟體中排行第二位。

事實上,基本法以列舉的方式釐定了香港居民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與自由,為香港的人權保障提供了成文的憲制性依據。以被港人視為核心價值的表達自由為例,在堅決維護法治的前提下,港人不時就包括如勞工福利、文物古蹟保育、政制發展、教育改革等在內的各種議題以不同方式表達意見。對此,特區政府也始終尊重居民和平集會示威的權利。對於香港居民而言,其享有的較回歸前更廣泛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有賴於基本法的有效貫徹與執行。這些都在證明,香港的「本土特色」、「本土權益」,未來必將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

事實證明,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就是對香港本土文化和價值觀的最大扞衛。反之,否定「一國兩制」、踐踏基本法,就是對香港本土利益和價值的最大破壞。

第二期本土與國家不矛盾 香港人更是中國人

【旁白】一個多世紀的殖民史,身處「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很多香港人都有「鄉關何處」的迷思。「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九十後」,強仔對於身份認同亦有一種迷茫感。李太三十多年前從廣東來港,「我是廣東人,也是香港人,更重要的我是一個中國人。」她希望兒子明白,本土與國家觀念其實並不矛盾。

image

1本土認同離不開國家認同

民調顯示,我們這一代人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這幾年一直上升,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就一直下跌。我們必須要扞衛香港人的身份。

強仔,其實本土認同離不開國家認同的基本背景。本土認同是對某一特定地方的認同。現代民族國家形成以後,國家成為國際關係的基本單位,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地方,也就是任何本土都是鑲嵌在國家之內的。因此,當本土指稱的地域範圍廣至一個國家的領土(比如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本土」訴求)時,本土認同與國家認同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在其他情況下,本土認同都以國家認同為隱含前提,或說本土認同與國家認同是從屬的關係。

比如,不同國家的人見面,彼此介紹時不會一上來就說我是哪個地方、哪個城市的人,而必然是先明確彼此是哪個國家的人,之後才會進而提及各自來自所屬國家的哪個地方。如果當一群人見面直接就區分彼此分屬不同地方、不同城市時,則他們必然都先有同屬一個國家的認知,比如相互說「我是北京人」、「我是上海人」時,肯定是在大家同為中國人的語境下才展開的。

另一方面,國家認同包括了本土認同。國家是由所屬的各個本土共同構成,國家認同也自然體現出各個本土認同的整合。比如國際上公認的中國元素,實際上都是中國各地方的特色符號,像京劇、粵曲、川菜、旗袍等等。這幾年風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講的就是中國各地區的民間鄉土風味小吃,共同組成了中國美食。所以說,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各地區的本土文化共同編織而成。

2港命運與國家緊密相連

香港現在經濟這麼發達,就算沒有了中國的支援,我們一樣也可以發展得很好。

強仔,你要多看些中國歷史。香港的命運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國家積貧積弱之時,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一百多年,香港人當時是二等乃至三等公民,受盡不平等對待。新中國成立後,對港英當局施加強大壓力促使其給予香港同胞基本的權利保障,從而維護了香港的穩定和發展。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後,香港得風氣之先,通過積極參與國家現代化建設,實現了經濟上的巨大飛躍,建成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同時,日漸強大的國家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與英國以和平談判方式順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香港人終於當家作主。回歸祖國後的香港,充分發揮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與祖國內地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繼續保持了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特別是在香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情和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衝擊的緊要關頭,國家都成為香港戰勝風險和挑戰的堅強後盾。總之,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正如董建華先生的名句所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

事實上,香港的本土意識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逐步覺醒,首先就體現為愛國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思想、感情及主張。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大學生中興起以「反殖」和「認識祖國」為主題的社會運動,專上學聯每年舉辦「中國周」,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香港回歸祖國後,地方身份和國家身份的相統一再沒有現實政治和法律的障礙,本土意識的建立和發展更應融合國家民族精神、體現「一國兩制」的原則。

3變化的「香港本土」意涵

但現在有一種說法,香港並不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香港一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

本土意識的產生和存在必須基於一個或大或小的地理空間。就中國而言,從鄉村、縣、市、省到南方、北方、東北、西南,都是不同層次本土的地理空間。這些地理空間的形成或是與國家的行政區劃相一致,或是受國家的行政區劃所影響,同時其界線也是變動的和相對的。以香港來說,從歷史看,香港的地理空間就出現過多次變化,秦朝時歸南海郡番禺縣管轄,東晉時期歸寶安縣管轄,唐代改屬東莞縣,清代又屬新安縣管轄。香港回歸祖國後,國務院發佈第221號令,明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因此,所謂香港本土從來都是在國家行政區劃之下的一個動態概念,而不是什麼天然存在的固有地域。

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難道香港就一直要依附中國?我們不能夠自己決定香港的命運嗎?

古人說得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強仔,你要明白一個道理:認同國家才是對本土最好的守護。如果把本土與國家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那本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也沒有了發展的保障。所以,大家應該回到本土的原本意義,在「一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香港的特色,保持香港的法治、自由、文明、開放和包容,讓香港的本土文化繼續為整個國家、為整個中華文化孕育出更多美麗的果實。

第三期分離極端假本土 包容開放真愛港

【旁白】高喊「港獨」、「自決」的人標榜自己才是「真•本土」。李太希望兒子明白,「本土」其實是一個中性詞,問題是當前的香港有人利用「本土」服務他們的政治需要。李太認為,「真•本土」是與生俱來的「鄉土情懷」,排外民粹的「極端本土」和觸及底線的「分離主義」都是與香港的本土利益為敵的。

image

1「鄉土情懷」與生俱來

阿媽,近排個個都講「本土」,你睇不只我的同學、同齡人講,那些議員明明不同派的也個個在講,我無聽過話「本土」唔好哦。

我都睇到啊,熱愛、認同自己土生土長、親切熟悉的土地、城市好正常。其實,這是與生俱來的「鄉土情懷」:就是大家對香港這座城市的歸屬感,對本地在經濟社會等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對本地集體記憶及歷史建築保育的重視,對本地美景、美食的偏愛,以至對本地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維護等。

所有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樸素情感,反映的是人們在成長、生活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對自己家鄉的認同。這種情感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普遍存在,可以說「人同此心」。除了「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也是這個道理。這種鄉土情結完全可以轉化為建設香港、發展香港的強大動力。

2「分離主義」觸及底線

我地有言論自由,完全可以討論「港獨」、「自決」問題,唔系講下都唔畀啊?

有大學刊物提出「香港民族命運自決」,有政黨在宣言中提出「本土自主」,有反對派連署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主張「爭取香港自治、內部自決」。還有一些組織提出「廢除基本法」、「香港獨立,重回英聯邦」、「建立香港共和國」、「香港城邦自治」等形形色色的主張。甚至有人企圖註冊成立以「港獨」為宗旨的政黨,公然宣揚「勇武抗爭」、「以武抗暴」,聲稱不排除將來舉行武裝起義。

這些言行其實已遠遠超出了所謂言論自由的範疇,觸及「一國兩制」的底線,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危害香港的繁榮穩定,危害香港的根本利益,也嚴重違反國家憲法、香港基本法和現行有關刑事法律。

對於「本土激進分離」傾向和「港獨」行為,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譴責和抵制,絕不能姑息縱容,令其坐大成勢,而且要推動特區政府及時果斷地採取行政和法律手段進行打擊,特別是要推動律政司和警隊抓緊做好法律論證和證據收集,儘快對典型案件提出檢控,切實遏制「港獨」勢力的囂張氣焰。

3「極端本土」排外民粹

但香港地方好細,而家日日好多內地人過來同我?搶資源,我?不可以只講「鄉土」,不去扞衛「本土」啊。

一些人宣揚「香港人優先」,聲稱「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反對內地居民赴港旅遊「自由行」政策,抗拒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排斥普通話、簡體字。還有一些組織發起所謂「驅蝗」行動、「反水貨客」行動、「光復」行動、「鳩嗚」行動,辱罵甚至圍攻內地遊客等。這些言行其實是具有排他性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行為。他們的著重點並不在於如何愛護和維護香港特色,也不是為了保障本地居民利益,而是強調「排他」。

說白了,就是要排斥來自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元素,蓄意製造香港與內地民眾之間的隔閡對立。這種排他性的本土主義是狹隘的自我封閉,它不僅與香港國際都市的開放形象背道而馳,而且嚴重損害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阻礙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香港有百害而無一利。近段時期以來,香港旅遊業、零售業整體下滑,失業率上升,其成因固然有多個方面,但香港少數人的「趕客」行為自砸招牌,令許多內地遊客乃至國際遊客望而卻步,是一個重要原因。

狹隘的自我封閉從來都不是香港本土價值的取向,多元、包容、開放才是香港過往成功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香港與內地是命運共同體,加強兩地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兩地民眾的根本福祉所在。目前兩地之間出現的一些矛盾摩擦是發展中的問題,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解決。

比如,對於「自由行」快速增長及與之相伴的「水貨客」現象給香港市民生活造成的困擾,中央政府和內地有關方面高度重視,及時回應,從去年4月13日起已經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港「一簽多行」簽注,改為「一週一行」,同時加強海關檢查,嚴厲打擊水貨客。特區政府和相關業界也在採取積極措施,努力提升香港旅遊及相關產業的承載能力,再塑香港「旅遊城市」、「好客之都」的形象。只要雙方多一分理解,多一點包容,一定可以解決好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實現互利共贏。

第四期內地香港自古一家人

【旁白】近年「本土派」提出一系列「港獨」史觀,甚至妄圖建構出一個「香港民族」。在李太看來,如果政治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本土派」就是最不負責任的化妝師。李太希望強仔透過政治化妝,看清歷史真正的模樣,那就是: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的歷史,是整部中華民族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image

1中華文明一脈相承

阿媽,你唔好話我成日唔睇歷史,我近排有睇返啲書,也有去歷史博物館。我發現,在傳統的歷史論述中,香港本土的部分被略去了,現在「本土派」所做的其實是為了尋找完整的本土歷史嗜。

強仔,兩千年的歷史才是香港完整的本土歷史。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故事,香港的本土歷程雖短,其間有過很多坎坷與屈辱,但不論從哪個角度,香港都無法從國家民族的母體中割離。香港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也是民族復興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我們自始至終都有無法磨滅的「中國人」身份。「本土派」宣揚「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也經常挑起兩地矛盾,但香港人還有優良的愛國傳統,與內地同胞血肉相連、榮辱與共,這絕不是極端勢力能夠挑撥的。香港自古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的歷史,絕非從1840年開始算,而是從二千多年前開始,與中華民族大歷史一脈相承,與其他內地省市地區有類似的先民遷徙歷史。強仔,你去歷史博物館,就應該看到介紹。深水埠李鄭屋漢墓印證香港在漢朝管治下的歷史,宋朝中原人逃避戰亂南下,在港定居,成為香港原居民中主要族群。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從明神宗萬曆元年(西元1573年)到清宣宗道光21年(西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所以,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香港都和內地其他地方緊密相連。

至十九世紀中,英國藉鴉片戰爭侵略中國,清朝兩次戰敗,被迫簽下《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分別割讓港島和九龍,後來又在列強割據的局面下被迫與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借出」新界。自此,香港被迫與祖國分離,但儘管如此,香港仍然與內地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國家民族的歷史變化中,香港從來都是參與者,不是旁觀者。

2英治時期二等公民

但香港今時今日的繁榮都是因為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把良好的制度帶給了香港。

強仔,你們這一代根本沒有經歷過殖民地時期,你們無法想像在殖民統治下,港人受盡歧視的生活。在英國統治下的150多年裡,港人從來不以「英國人」自居,更以「被殖民者」為恥,但自始至終都以「中國人」身份而驕傲。現今絕大多數港人的父輩、祖輩,過去一直是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二等、三等公民,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人毫無平等的政治權利可言,更談不上當家作主。港英時期,英國從未主動、真誠地推行民主政治,卻在被迫向中國交回主權的短暫過渡期,企圖快速實現民主,將自己從世人公認的「狼外婆」打扮成救苦救難的觀世音。

港英年代,政治上民主發展緩慢,社會民生教育等事業同樣遲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貪汙盛行,民眾生活困苦。如果不是發生引起民憤的案件,英國人才不會成立廉政公署,更不會發展香港的福利政策。而香港長期以來都被形容為「文化沙漠」,文化、教育事業長期都發展緩慢。例如,一直到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香港人口達三百萬,卻仍只有一所大學,由於學位嚴重不足,入讀香港大學的機會掌握在幾所教會辦的貴族學校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特權」。

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曾說:「現在我們根據『一國兩制』原則享受高度自治權,在港英政府時代是不敢想像。那時香港的中國居民是『二等公民』,現在是香港的『主人』。」強仔啊,你們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3愛國愛港自始至終

我承認香港系福地啊,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和制度不同,香港人和內地人也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我地只要理好香港自己的問題就好,唔需要關心內地的事。

強仔,其實香港人一直有優良的愛國傳統。在英國統治時期,新界居民奮勇抵抗英軍,留下許多英雄事蹟;辛亥革命前後,港人與海外華僑一樣,為民族復興國家的革新作出巨大貢獻;抗戰期間,港人在日軍鐵蹄之下仍然積極投身抗日大業,東江縱隊的抗日英雄至今仍很受尊崇;新中國成立,在西方國家圍堵之下,港人為國家發展與突破,作出巨大貢獻;改革開放,港人積極支援並參加其中,為國家投入寶貴的初始資金。在國家現代化過程中,不論是科技、教育、體育、文化、航太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還是每次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的賑災與重建,港人都作出很大的貢獻。事實上呀,港人對國家的熱愛、對振興民族的責任感,是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香港現在和未來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動力。

第五期祖國是香港經濟背靠之山

【旁白】縱觀全球經濟史,開放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動力。對於香港這樣的小型城市經濟體,開放更是實現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近年「本土派」鼓吹切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聲稱香港完全能夠自給自足。李太告訴強仔,清朝當年閉關鎖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至今日,香港如果要「閉關鎖港」,更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image

1港發展史逾二千年

香港以前是個小漁村,長期都可以自給自足,一直到開埠以後才對外開放的吧?

強仔,你不知道,其實「香港」名稱的由來就與開放有關。關於「香港」名稱由來的說法比較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與東莞有關。香港原屬廣東東莞縣,東莞以出產香料莞香著名,古時莞香多數由東莞運到九龍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石排灣(即香港仔)集中,換載大眼雞船,沿海北上,銷運各省及日本。由於香料都集中在此起運,因此被稱為「香港」。

在明末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有關於「莞香」的記載。這段史實說明:開埠之前的香港就已經是華南地區香料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專司莞香運輸。開埠後的發展也與此一脈相承。

現在關於香港的故事一般都從19世紀40年代開埠說起,但是完整的香港發展史超過2000年,開埠至今的這段歷史不過是一個小片段。在200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始終能夠見到開放,特別是依託內地、面向全球給香港發展帶來的強勁推力。

2開放之門背靠之山

開埠之後香港的發展也是「時勢造英雄」,跟內地有什麼關係呢?

開埠之後,在港英政府的殖民統治下,香港延續了開放發展,通過發揮背靠內地、面向東南亞的特殊地理優勢和自由港的寬鬆政策,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商貿和物流中心。這其中,香港經濟的兩次歷史性轉型都是依託內地,參與全球產業合作的結果。一次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依託內地大量流入的廉價勞動力、資金和技術,香港發展起了以紡織、成衣、電子、玩具等輕工製造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向以工業化為主的第一次經濟轉型。另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一時期內地廉價的土地、充裕的勞動力、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大批港商將製造業轉移到內地,這既提升了香港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又為服務業發展騰出了空間。

可以說,香港2000年的經濟發展始終伴隨著開放,開放的核心正是依託內地,更好地利用內地。可以說,內地既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強大依託,也一直在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3融入國家貫通世界

如果說香港過去經濟發展要依靠內地,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想跟誰做生意都可以啊,還要依靠內地才能有大發展?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經濟的未來方向。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內地正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增長地。2010年內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內地生產總值首超10萬億美元,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了6.9%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特別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供給側改革等重大戰略向前推進,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和市場潛力。

當前香港經濟發展遇到了自身難以克服的瓶頸,成本上漲、潛在增長率下降、產業結構固化、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培育緩慢等結構性矛盾突出,急需培育新的增長動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不管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需要出發,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是大勢所趨,沒有內地這條大船,還真不行。

4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不過,內地現在到處都在搞自貿區,這說明香港對內地的作用也會愈來愈小了。

強仔,你不要這麼悲觀,你要看到,香港仍然具有不少獨特優勢:便利的營商環境、優良的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的監管體系、廣佈全球的商業網絡和人脈、首屈一指的專業服務等。更重要的是,香港還有其他經濟體難以比擬的「一國兩制」優勢,這為香港跟上、參與和融入國家發展創造了獨特便利條件。當前,香港所要做的就是順應兩地經濟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堅決向關門封閉、對立對抗和自我隔離等錯誤觀點說不。因為這些觀點對香港毫無好處,真希望港人齊心找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讓香港繼續前進。

第六期語文不敵對融會更多元 粵語普通話雙軌行

【旁白】近年本港少數激進「本土派」乃至「港獨」勢力將簡繁體字之爭、普通話及粵語之爭高度政治化。強仔認為,香港人扞衛粵語和繁體字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李太告訴兒子,若以保護本土的名義反對簡體字和普通話,本身就是一個謬論,如果堅持香港的本地利益,為何香港的「本土派」沒有反對英文教育?李太還囑咐強仔一定要學好普通話,這樣以後到內地發展才不會有太多障礙。

image

1廣東話有強大生命力

現在太多內地遊客,出街好多店舖都用普通話甚至是簡體字餐牌,「公仔麵」成了「即食麵」,「朱古力」變成「巧克力」,「番茄」變成「西紅柿」、「薯仔」叫做「土豆」……我地真繫好擔心有日廣東話會被普通話取代啊!

強仔,我明白,對於我們香港人來說,廣東話是一切「本土」的最顯著體現,不論是廣東歌、粵語電影,還是本地漫畫,都是用廣東話演繹。正因為這樣,極端「本土」乃至「港獨」勢力,才要千方百計霸佔對廣東話、粵語的闡釋權,藉此散播失實言論製造恐慌,煽動對立。然而,廣東話有強大生命力,「港獨」的言論是站不住腳的。

在港英時期,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在學校、法院、政府機關等廣泛使用,上流社會更是以使用英語作為身份象徵。儘管如此,粵語及港人普遍使用的繁體字最終不但未能被英語完全取代,而且在八十年代,特別是香港進入迴歸過渡期及迴歸以來,隨著中文作為主要官方語言地位得到確認、中文在各領域廣泛使用,粵語作為本地語言的地位更加穩固。比如立法會過去的工作語言一直是英文,從1980年代開始有議員用中文發言,到現在除極少數以外,全部用粵語發言。政府201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香港能講粵語的人口比例在96%左右。強仔,你仔細想想,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時間長達一百多年,英語都未能取代粵語,普通話和簡體字同樣取代不了廣東話和繁體字。

2存廢之爭杞人憂天

就算廣東話和繁體字不會被普通話和簡體字取代,但我地也擔心講普通話和用簡體字的人愈來愈多,令到我地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逐漸被邊緣化。

這種想法太過杞人憂天了。中國語言資源豐富,不同語言、不同方言互相接觸、互相影響,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多元化。不同的人來到香港,使用自己的語言,本來就無可厚非,反而體現香港多元化、包容性。如果抱守粵語和繁體字,並以此把香港與內地區隔開來,抗拒學習普通話和簡體字,其實是違反了香港固有的多元文化傳統。

3簡體繁體本是一體

但政府想在學校推「普教中」啊,這肯定會影響學生的廣東話水準。

內地那麼多地方都是用普通話教中文,也沒見到哪個地方的學生不會講自己的方言啊!其實,學習普通話、簡體字有利於提高你們年輕人運用漢語的能力。

早在1923年,基於現代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的普通話,就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也是東南亞及其他海外華人群體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並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語的主要參照。現在有人極力將簡繁體字之爭、普通話粵語之爭高度政治化,這違反了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簡體字和普通話的事實,而且是企圖切斷香港與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聯繫。

現在,國家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外國人都開始主動學習普通話。我聽說很多跨國公司在香港招錄新職員時,也愈來愈重視考察應聘者的普通話溝通能力和內地學習工作經歷。強仔,你想想,香港的年輕人能學會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共同使用的溝通語言,對提高你們的職業競爭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絕對大有好處啊!

當然,學習簡體字及普通話並不排斥繼續學習粵語及英語,不影響香港的獨特文化。香港一向使用繁體字,現時有一些學校讓學生認識一些簡體字,只是基於實用的需要,不可能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也不是否定繁體字。

4「文化港獨」反智教唆

但捍衛廣東話和繁體字就是為了保護本土文化,否則我們的文化只會一點一點被蠶食。

以保護本土的名義反對簡體字和普通話,本身就是一個謬論。如果堅持香港的本地利益,為什麼香港的「本土派」沒有反對英文教育,也沒有反對其他少數族群語言?前段時間,一直鼓吹「港獨」的鄭錦滿煽動市民將公共圖書館的簡體字書籍丟到垃圾桶的行為,更是反智的教唆。

第七期相容并蓄中西交匯 香江文化根在中華

【旁白】極端「本土派」鼓吹所謂「香港自生文化」,更有「港獨」分子叫囂所謂「文化建國」。李太告訴強仔,儘管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影響,形成了香港相容中西文化的特色,但正如中國各省市地區都有著各自的特質,然而各地區的文化主幹和核心自始至終都是源自中華文化,香港亦然。

image

1承襲燦爛的嶺南文化

香港和內地近年發生了不少矛盾和衝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文化差異的問題。我覺得,香港和內地文化有實質上的不同。

強仔,其實香港文化與中華文化同宗同源,分不開、拆不散。如同香港的歷史一樣,香港的文化源自於中華文化,再縮小一點看,香港是承襲了燦爛的嶺南文化。嶺南文化又稱珠江文明,指的是五嶺以南廣東、廣西和海南一帶「嶺南地區」的獨特地域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會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嶺南文化大致分成了曲藝、建築、美術、飲食四類。香港人唱的「粵劇」、說的「粵語」、吃的「粵菜」,都是源自於嶺南文化。

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多種文化思潮交錯,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這段時期,嶺南文化的精神實質是繼承、革新和愛國。現代、當代所出現的一系列傑出的香港文化代表,都體現出這些精神。

2中華文化之根不可改變

但我們不希望香港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變得內地化,失去了我們的獨特性。

和世界各地一樣,每個地區的居民都會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與生活方式。對於香港而言,獨特的「香港文化」值得所有港人感到驕傲,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或者有權去將其與中華文化切割。港人熱愛港產影視、音樂,喜歡港式小食及香港獨特生活模式等等,以本地文化為榮,實在正常不過。不論是中國的各省各市,還是美國的大小州份,都有本土文化,當地居民也引以自豪。香港開埠百多年,形成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十分自然。

香港文化值得港人珍視,這也是香港這個城市吸引人的獨特魅力所在。中西文化交匯於此,相容并蓄,包容接納。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香港的中華文化之根。香港如果失去中華文化的載體,即便能學到西方文化,也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或者好像是鸚鵡學舌、邯鄲學步,不可能贏得世人尊重。某些極端激進分子高叫「香港自生文化」、「非中國文化」,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可以說,強行將香港文化定義為具有「獨立性」或「排他性」的做法,是對中、西方文化的無知,也是對香港文化的侮辱。

3中西交匯傑出代表

香港開埠之後,融合了很多西方的東西,我們現在的文化其實和嶺南文化已經很不一樣了吧?

香港文化源自嶺南文化,但在後來的歷史演變中,逐步形成了更具特色的本地文化,也就是你們年輕人現在喜歡說的「本土文化」。香港的「本土文化」有三個特徵:一是多樣性。嶺南文化中有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及廣府文化等中國文化的特色,再加上英國等西方的文化,多姿多彩;二是包容性。因為嶺南文化的特色是移民文化,隨各地中原民族民系南下,攜帶各民族民系的已有文化南下,也就是他們深藏的中原及中華文化南下嶺南,形成嶺南吸收外來文化的特色。不同省市區域的文化之間,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都是相互包容的,並無相互排斥;三是外拓性。嶺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質,再加上自由的資訊流通、大量的人員交往,形成香港文化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特性。

這三大特徵,逐漸形成獨特的香港本地文化、通俗文化。例如,香港以廣東人居多,粵語文化自然成為主流。由陳寶珠、蕭芳芳電影,到六七十年代興起的粵語電視劇和流行曲,至今仍膾炙人口;八十年代,粵語普羅文化風靡亞洲以至全球,很多港產明星,比如:成龍、梁朝偉、張曼玉及甄子丹後來都成了國際明星了。

第八期核心價值須扞衛 破壞法治理難容

【旁白】自「佔中」開始,部分人煽動公眾進行所謂「公民抗命」,甚至聲稱不守法者只要接受法庭裁判就不會損害法治。強仔當年忙於學業,並沒有參與「佔中」,但他對於「公民抗命」是否違法的問題始終很疑惑。李太告訴兒子,這些破壞守法精神的事,以及扭曲法治精神的言論正蠶食社會的守法意識。李太認為,法治是香港最值得珍視的價值,也是香港其他核心價值的基礎,大家必須一同扞衛法治。

image

1人權自由民主的根基

媽媽,基本法起草的時候我還沒出世,基本法中間都沒有我們年輕人的意見。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了,有人提出重寫基本法也很合理啊。

強仔,基本法是不可以隨便改的。你要知道,「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法治和普通法特色得到了真正的重視和維護。中央在1983年初確定的解決香港問題的十二條基本方針政策中就指出,「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法令、條例基本不變」。1990年頒佈的香港基本法全面貫徹這一基本方針政策,賦予香港最大的法律自治權,體現了中央對港人的信任和對香港法治的信心,是香港法治的靈魂和核心。

迴歸後,法治原則繼續得到堅持和遵循。立法機關根據基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式制定法律,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構依法行使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市民自覺遵守法律。所有這些,對於保障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維護香港社會的繁榮和穩定,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最近兩三年來,香港的法治狀況出現了一些倒退,前景令人擔憂。比如部分議員濫用立法會議事規則阻礙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甚至將莊嚴的議事堂變成粗口及暴力騷的表演場,公開鼓動市民搞激進違法所謂的「街頭抗爭」。極少數市民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的權利,為了達到自己心中所謂的「公義」,輕易放棄香港社會一向引以為傲的理性、和平和守法的表達方式,還揚言不惜採取任何可行的手段。一些傳媒在報道手法上對激進違法行為姑息縱容,還積極為其找尋各種藉口和理由,甚至對公正執法的員警和公正司法的法官的人格進行侮辱。

2「佔中」打開潘朵拉之盒

但因為有很多不公義的事發生,傳統的遊行、示威都沒有用,所以才有人要「公民抗命」啊。

從「佔中」開始就有人鼓吹「公民抗命」,這是對香港法治的極大傷害。「佔中」可以說是香港法治的分水嶺。法律學者公然發動市民故意違法,霸佔主要街道長達79天;法庭頒下禁制令,執達吏到場執法,還有議員帶頭違抗。到今天,「佔中」已經結束一年半,煽動發起「佔中」者或者參與者沒有人為這一重大的違法犯罪事件付出應有代價。沒有人為此坐牢,違法犯罪者不僅逍遙法外,而且還可策劃更多更大的違法犯罪,還可以參選立法會。

我覺得,現在法治這根弦在市民心中大大放鬆。一些法律界人士顛倒黑白,不顧專業操守,帶頭藐視法庭,鼓動市民不必自覺遵守法院的確定判決,甚至帶頭違法。這些現象,客觀上助長了激進違法人士的歪風邪氣,打擊了警隊依法維護社會安寧的士氣和幹勁,同時也扭曲了廣大市民對法治的認知,對年輕人更是產生了惡劣的影響─違法者不再以違法為恥,違法反而是一條可以讓自己迅速成名的捷徑。

3法治不存香港危矣

在街頭掟磚、衝擊一定違法了,但是基本法都話保障言論自由啦,「港獨」、「自決」講下都違法?

強仔,「港獨」、「自決」這些言論明顯違反「一國兩制」原則,明顯不符合香港長遠利益。其實,香港現行法例「白紙黑字」訂明瞭發表煽動分裂國家言論可以入罪的規定。但是最近有激進年輕人為「港獨」、「自決」成立組織的時候,部分輿論和專業人士竟然以香港還沒有進行國家安全立法為由,聲稱不能對「港獨」極端分子提起刑事檢控。這明顯是誤導公眾。

法治是確保香港社會繁榮發展和人們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礎,但絕對不是從來就有,也不是永遠不會失去。如果不堅決扞衛法治,不對危害法治的言行說不,那麼,就像「佔中」期間街邊違法停靠的車輛突然增多一樣,法治就會在不經意間被慢慢蠶食。空氣是珍貴的,但如果我們只有等到了空氣稀薄、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其珍貴,那時候就來不及啦!

第九期標榜「勇武」自欺欺人 「港獨」必陷絕路

【旁白】強仔曾是「本土派」理論的追隨者,但年初的旺角暴亂超越了他的底線。強仔覺得,將暴力美化成所謂「勇武」,是自欺欺人。最近部分「港獨」組織轉而講「自決」,強仔有些疑惑,「港獨」又是否能夠成為「自決」的選項呢?李太告訴兒子,「港獨」悖離「一國兩制」、違反基本法,更與七百萬市民的福祉背道而馳。「港獨」根本就是一條死路;而有人提出將「港獨」作為「自決」的一個選項,就如同《農夫與蛇》的寓言,「港獨」無疑就是那條扮可憐的毒蛇,待到時機成熟,必將反噬。

image

1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阿媽,呢排上網和睇報紙,真系多咗好多人講「港獨」、「自決」,這難道不是民意的一種體現嗎?

強仔,你千萬不要有羊群心理,人云亦云。「港獨」這樣的激進主張對有些青年學生具有很強的煽惑力,可能誤導積聚社會上各類型的不滿情緒,在今明兩年有多場選舉的情況下,不排除「港獨」的主張者採取比年初「旺角暴亂」更加激進的行動,企圖影響選舉議題和選舉結果。事實上,「港獨」逾越了「一國兩制」的底線和法治的紅線,不僅違反了憲法和基本法,而且違反了香港本地法例。

我發現,激進組織或許是意識到了赤裸裸地宣揚「港獨」不得人心,最近轉而提出所謂「自決」理念,呼籲尊重「本土」意識,並玩弄語言偽術,將「港獨」作為「自決」的一個選項。這就如同寓言《農夫與蛇》,而「港獨」無疑就是那條扮可憐、博同情的毒蛇。待到時機成熟,必將反噬香港市民。許多有識之士已紛紛指出,激進組織採用的這種低劣伎倆可能對香港長遠利益產生極大的危害。

2年輕人不要被政客利用

我覺得「港獨」會有市場也是因為咁多年大家見到那班「泛民」議員根本做唔到野。

對啊,你看現在有些反對派根本是心口不一。他們一方面在口頭上反對「港獨」,另一方面又縱容鼓吹「港獨」、「本土」的激進青年,甚至暗中給予支持。反對派從2003年反23條立法開始,就通過搞體制外抗爭的方式,煽動社會激進對立情緒。在反對派的煽惑下,2005年反政改方案、2006-2007年反重置中環皇后碼頭、2009年反高鐵、2011年反國民教育科、2014年非法「佔中」,直到今年大年初一的旺角暴亂,一系列抗爭活動的激進程度愈演愈烈,激進青年一次次被慫恿衝鋒陷陣,他們則躲在後面享受政治果實,導致香港社會逐漸喪失了和平理性的底線。你們年輕人參與政治的熱情固然應當受到肯定,但你們一定要認清真相,對於參與「港獨」行動「不可一更不可再」,不要再被政客當棋子耍。

其實,面對即將到來的立法會選舉,激進青年的冒起讓一些喜歡搞激進抗爭的反對派面臨可能流失選票甚至失掉議席的危險。如果反對派仍然不能果斷地與「港獨」劃清界線,結果只能是養虎遺患,賠上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政治生命,還有整個香港社會的前途和福祉。

3本土意識的精神實質

但很多我的同齡人和我一樣,不見得是要「港獨」,而是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維護香港的本土利益呀。

強仔,除了對所生活的地域懷有濃厚的情感,真正的本土意識必定包含了對國家的認同和熱愛,兩者相伴相生不能剝離對立。如果兩者協調統一,既有助於國家發展,也能為地方帶來利益,並能增加對地方的情懷和對國家的認同。「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個說法,就非常好地體現了本土意識的精神實質。如果只是片面追求狹隘的地方小團體利益,拒絕國家認同,必然會出現分離主義,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港獨」主張在香港雖然難有市場,但對香港社會而言,仍然要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放任與縱容,很可能釀成大禍。我覺得,防微杜漸是香港當前應對「港獨」最需要的態度。

第十期親本土愛國家 重拾香港精神

【旁白】李太認為,在當前的香港社會,應當認清本土的真正意涵,分清不同的本土主張、辨別真假本土,這關係到香港能否從政治亂象中走出來,回到健康發展的正確軌道。她說,親本土就要愛國家,年輕人要發揚獅子山下精神,共創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image

1值得港人驕傲的「本土情懷」

阿媽,現在還老是講香港精神會不會太老套啊?

李太:強仔,我覺得,香港精神是不會過時的,就好像本土情懷不會過時一樣。香港有自身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以及自身的生活方式,這些因素便形成了獨有的香港本土特色。但隨著社會與政治的演變,本土也逐漸發生異變。出於某種自我保護的意識,以及對現實的疑慮與不滿,出現了對本土的過分強調,甚至是極端式的排斥與針對。這種本土已經脫離了真正的 「 本土情懷 」、 「本土價值」。

「本土」它所反映的,是香港人對這個城市樸素的、與生俱來的熱愛之情,也是一種對自身成長的城市的責任感。「本土」正如同一個香港人常用的詞語「本港」,都是代表了對這個城市的認同。這種對本土的熱愛與歸屬,並不摻雜其他的功利意圖,更不意味著必須與其他城市對立,也不是要通過醜化他人來提升自己。

世界上每個地區都必定會有自身獨特的本土文化,香港同樣如此。港人珍視自身獨特的本地特色、本地風物、本地環境以及生活方式,都是正常不過的。當中既有自豪感,亦有親切感。時代會變,社會也會變,但這種「本土情懷」卻不會消失,而且是值得驕傲的。

2「港獨」是本土價值最大威脅

我們要怎樣分辨哪些是「港獨」分子的歪理?如何維護香港的本土價值呢?

樸素的「本土情懷」和開放包容的「本土價值」,都是積極向上的。然而,如同其他事物一樣,這種對自身生活城市的認同與熱愛,不可避免地逐漸被一些別有用心者所利用,甚至異變成極端的政治工具,更被賦之以暴力、仇外、分離主義內涵。但反對派這種所謂的「本土價值」,實際上是極度保守、排斥針對、踐踏法治、鼓吹暴力的「反本土價值」。例如,某些人基於個人發展不順以及「保護本土」為由,將香港當前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外來者;某些政黨,為求譁眾取寵,將所有社會的不滿說成是「本土不保」,誇大並散播恐慌性言論。

這種排外、極端的「本土」,已經嚴重威脅到香港的優秀「本土價值」。更為危險的是,由此而演變出來的「港獨」,已經走到「本土」的對立面,成為香港本土的最大威脅。

香港即使有一百多年受異族統治,但根本沒有割裂與國家的緊密聯繫,也無法改變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事實。「本土」之「本」,是「根」的意思,香港的根在中國,沒有了國家之根,如何能成就香港?以荒謬的「香港民族」論試圖將「本土」塑造成「港獨」的理論根源,是經不起任何風浪。更何況,這股「港獨」勢力正圖以暴力手段去達到目的,更無異於將港人推入無休止禍害當中,是對「本土」赤裸裸的殘害。

3開放包容的香港「本土價值」

那到底什麼是香港精神?什麼是真正的「本土價值」呢?

香港人擁有務實、富智慧的特徵,講文明、講禮貌、守秩序、講法治等,都是其他地區對香港人的印象。然而,真正的香港「本土價值」,是香港市民所珍視的「核心價值」。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兩年前曾進行了一次廣泛的民調,其結果很有代表性。調查發現,香港市民認為最核心的價值依次是「法治」、「自由」、「公正廉潔」及「民主」,其他的還包括「社會安定」、「多元包容」。

法治、自由、民主、公正廉潔、安定、多元、包容,再加上理性、務實,這些才是真正的香港市民所崇信的「本土價值」,也可以稱為「香港精神」,是香港過去之所以能成功並不斷進步的核心動力。事實上,這些「本土價值」具有一定普遍適用性,也是其他地區同樣所珍視的價值觀。因此,維護這些「本土價值」,就是維護香港的繁榮與安定、進步與團結。

全文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