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國慶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盛大閱兵,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了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受閱陸海空三軍部隊,共16400餘人。受閱武器裝備有各種火炮119門,坦克、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軍馬2344匹,飛機17架。上圖為步兵分列式。

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武器裝備大都是繳獲的「萬國牌」。受閱裝備有輕重武器110多種,產自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方隊的頭車為「功臣號」坦克,是一輛繳獲的日本97式中型坦克。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國慶閱兵,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山炮部隊由騾馬拖拽,參加分列式。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朱德檢閱部隊。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受閱。受閱飛機中有4架攜彈飛行,防備空襲。由於飛機數量不夠,第一梯隊9架戰鬥機繞飛第二圈成第四梯隊。
1950

1950年閱兵儀式有24209人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國尚無研製和生產坦克的能力,因此從蘇聯購買了一部分T-34/85中型坦克和少量的IS-2重型坦克。T-34坦克因在抗美援朝時期發揮較大作用,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光榮稱號。
本次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88門,坦克、自行火炮80輛,汽車178輛、軍馬2899匹、飛機28架。
1951

1951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防空部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式。受閱的炮兵方隊中,一部分火炮由汽車牽引,一部分火炮由騾馬牽引,以此象徵人民解放軍由騾馬化向摩托化、機械化的轉變。
本次受閱部隊共13348人。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128門,坦克、自行火炮80輛,汽車192輛、軍馬1104匹、飛機148架。
1952

1952年國慶閱兵,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宋慶齡、李濟深、張瀾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登巴爾在天安門觀禮。共11300人受閱,受閱武器裝備為各種火炮112門,坦克、自行火炮99輛,裝甲車16輛、汽車156輛、三輪摩托車160輛,軍馬1104匹,飛機153架。

1952年國慶閱兵,公安部隊和少數民族民兵大隊作為首次參加閱兵式和分列式的部隊,成為本次閱兵最大的亮點。圖為受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化步兵。
1953

1953年國慶閱兵,抗美援朝战争中凯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归国观礼代表团在天安门观礼。英雄的志愿军代表团受到热烈欢迎,在观礼台上特别引人注目。
本次共10038人受閱,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144門,坦克、自行火炮67輛,汽車168輛、三輪摩托車165輛,軍馬770匹,飛機96架。

1953年國慶閱兵,火箭砲兵首次參加受閱,「喀秋莎」閃亮登場。
1954

1954年國慶閱兵,受閱部隊共10384人,由陸海空諸軍兵種編成。受閱武器裝備由開國大典時的「萬國造」變為蘇式武器。騎兵部隊最後一次受閱,從此騎兵部隊退出了國慶閱兵舞台,標誌著我軍由騾馬化向機械化的轉型發展。
1955

1955年國慶閱兵受閱部隊 10344人,出現了將軍領隊,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後的首次閱兵。受閱官兵全部著新式軍服,佩戴軍銜、領章。軍銜制的實行,標誌著人民解放軍在現代化、正規化方面有了新發展。
1956

1956年國慶閱兵共11929人接受檢閱,彭德懷元帥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這是新中國國慶閱兵中唯一的一次雨中受閱。閱兵部隊乘坐的汽車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雷達探照燈初次公開亮相。圖為彭德怀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冒雨检阅。
1957

1957年國慶閱兵,我國自行生產的伊爾-28型噴氣式轟炸機、殲5型殲擊機首次受閱。1957年受閱官兵共7064人,是新中國國慶閱兵受閱人數最少的一次。圖為我國自行生產的伊爾-28型噴氣式轟炸機飛過天安門上空。
本次受閱武器為坦克266輛、火炮112門、飛機81架,最新式的101高射炮、122加農炮、152加農榴彈炮參加了閱兵。

1957年國慶閱兵引人注目的不是受閱部隊,而是國外來賓空前的多。應邀來華訪問的50多個國家的外賓觀看了閱兵式。
1958

1958年國慶閱兵,此次閱兵首次出現首都民兵師和女民兵隊伍。
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官兵29個地面方隊和6個飛行梯隊,共7856人接受了檢閱。這一年,戰爭的陰影仍籠罩在中國人民頭上,全國都在抓緊軍事鬥爭準備。因此,這年的國慶閱兵「戰備氣氛」也就顯得特別濃。
1959

1959年建國10周年國慶閱兵中,59式中型坦克是新中國第一種有能力獨立自主生產的坦克,中國國防工業由仿製進入了自行設計製造的嶄新階段。
受閱部隊11018人。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參加典禮的各界群眾最多,達70萬人。
1984

1984年10月1日,建国35周年國慶閱兵,受閱部隊由10370人組成。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我國自行研製。鄧小平在長安街上檢閱三軍。鄧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的口號。

1984年建国35周年國慶閱兵,10370人接受了檢閱。此次閱兵首次展示了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導彈。受閱的28種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的。圖為第二炮兵導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99

在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坦克方隊中首次出現了兩種炮塔方方正正的坦克——96式和99式。至今,99式和96式每一次公開亮相,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199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50周年閱兵被稱為「世紀大閱兵」。24000多人接受了檢閱。圖為以空軍航空兵為主體,陸軍及海軍航空兵聯合組成的10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主戰武器。

199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50周年閱兵被稱為「世紀大閱兵」,國家主席江澤民檢閱了受閱部隊。
2009

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國慶閱兵,東風31洲際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2009年受閱人數8000人。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中方(梯)隊最多的一次。受閱部隊涵蓋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各個方面,參閱要素齊全體現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性。

2009年建国60周年國慶閱兵,99式坦克方隊當時是國產最新主戰坦克。 國家主席胡錦濤檢閱了受閱部隊。接受檢閱的52型、500多台裝備100%為我國自行研製,標誌著人民解放軍基本形成以新型主戰裝備為骨幹,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相協調,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國慶閱兵,同時也是邁入新世紀後,中國第一次舉行盛大國慶閱兵。國家主席胡錦濤檢閱了受閱部隊。接受檢閱的52型、500多台裝備100%為我國自行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