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要聞

全國「兩會」 多名落馬高官被終止代表資格、撤銷委員資格

今年「兩會」,哪些代表委員來不了了?

【兩會前瞻】刺激政策加「緊箍」 力避寬鬆「後遺症」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一齊發力,中央則在新年伊始就專門開會研討「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在刺激政策全面落地前首先唸上防風險的「緊箍咒」,將穩增長與防風險置於同等重要地位。

2019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啟用 首次接入5G信號

【民建聯兩會提案】推醫券內地求診 惠長者北上生活

現時本港已踏入人口老齡化,2017年長者人口高達122萬人,預期到2036年增加至237萬人,長者佔香港總人口會由同期17%激增至31%。

【兩會前瞻】去年建議提案逾萬 國務院各部全辦結

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官方昨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務院各部門牽頭辦理的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已全部按時辦結。

【兩會前瞻】突破科創瓶頸 攻堅核「芯」技術

2018年,美國對中興禁運芯片等事件,引發中國輿論場對自主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討論與反思。更多人意識到,中國目前仍面臨重大的科技瓶頸。

【為青發聲】反映青年想法 關注人才政策

【黨派兩會新聞通氣會】致公黨中央:發揮僑海特色建言國是民生

【黨派兩會新聞通氣會】民盟中央:重點就教育科技生態等建言

【黨派兩會新聞通氣會】農工黨中央:醫藥衛生、人口提案超四成

【黨派兩會新聞通氣會】九三學社中央:層層篩選形成72件擬提交提案

兩會前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聚焦大灣區建設

民意最關注正風反腐社會保障

【民建聯兩會提案】推醫券內地求診 惠長者北上生活

【兩會前瞻】刺激政策加「緊箍」 力避寬鬆「後遺症」

經民聯「兩會」提案24個 半數圍繞大灣區

【兩會建言】推動智慧醫療 邁步健康中國

今年以來穩增長措施

民建聯今年兩會提案及建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