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印尼歸僑饒曼妮 花季歸國下農村 澡堂修腳闖政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7]
放大圖片

 ■2007年5月,應美國、加拿大華社邀請,饒曼妮率山東省僑聯訪問團訪問美加。圖為她探訪身在海外的老華僑。

本報駐山東記者:于永傑

 上世紀60年代,當她從排華浪潮洶湧的印尼回國求學時,內地正值文革,眼神裡還滿是對人生前途未知的迷茫。然而,40多年來,她卻從下鄉知青、澡堂修腳工,一路做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僑聯主席。在剛剛結束的山東省「兩會」上,她又被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這個昔日的客家小姑娘,就是在僑界服務了近40年的饒曼妮,在她看來,個人命運的變遷在時代洪流前是如此渺小,而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肩負的社會責任,恰好使這位歸僑的身上增添了幾許淡定和從容。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饒曼妮的父輩就從廣東省梅縣到當地謀生,並逐漸有了自己的工廠。饒曼妮1949年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出生,就已經過上了比較優越的生活。

主動請纓 下鄉插隊

 從1965年開始,由於印尼局勢的變化,所有華人學校被迫關閉,大批華僑學生開始陸續加入到回國浪潮中。剛剛高中畢業的17歲的饒曼妮,為了繼續求學,也帶著弟弟回到廣州。

 文革初期,內地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批歸國青年華僑集中廣州等待國家安置,饒曼妮雖然和200多位華僑學生一起被分配到山東就讀,但當時學校停辦,繼續求學已無可能。血氣方剛的她在國家規定華僑子弟可以不下鄉的情況下,依然主動請纓,選擇了那個時代年輕人最「時尚」的一種生活方式:赴山東日照縣黃墩公社田家溝大隊下鄉插隊。

 生於富商之家,正值17歲豆蔻年華的饒曼妮在這之前,還從沒見過農村。在以後的回憶中,她把這段經歷稱之為人生起點。

開拓基因 韌勁十足

 黃墩公社田家溝大隊地處偏遠的山區,不僅無水無電,當地老百姓連火車、汽車都沒見過。饒曼妮每天要去幾里外的井邊挑水。「肩膀被扁擔硌得青一塊紫一塊,往往一桶水打回來,路上就灑了一半。」饒曼妮把這段經歷了歸納為人生的四大轉折:從南方到北方,從資本主義國家到社會主義國家,從熱帶到寒帶,從繁華的雅加達到偏僻的山溝溝。

 由於當時中國與印尼斷交,饒曼妮無法和家人聯繫。每到春節,別的知青都回家過年,她只能在老鄉家裡,一邊聽著熱鬧的鞭炮,一邊躲在被子裡偷偷掉眼淚。在農村的3年,她學會了包包子、 麵條、烙煎餅,硬是憑著一股勁,承受住生活的巨大落差。她說也許正是華僑四海為家、富於開拓精神的基因給了她強大的適應能力。

行業狀元 國家榮譽

 3年後,饒曼妮被分配到濟南市溫泉池,成為一名修腳女工。拿著每月20元工資,饒曼妮決心「要做就做成這一行的狀元」。為了學好修腳技術,她買來蘿蔔練習刀功,還在自己的腳上練習技藝。在饒曼妮做修腳女工的10年間,她幾乎壟斷了修腳行業所有比賽的第一名,還和修腳師傅們一起出了一本名叫《修腳技術》的專業書。

 表揚信、感謝信從四面八方飛到濟南市溫泉池。從1978年到1980年的兩年間,饒曼妮共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4個國家級榮譽稱號,並當選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受到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轟動了印尼華僑界。

 很快,饒曼妮被任命為濟南市團市委副書記,從一個普通女工一躍成為一名副局級官員。但是,她並沒有立刻轉入政界,而是不脫產任職,大部分時間仍然做她的修腳女工。直到1981年擔任濟南市僑聯副主席時,饒曼妮才離開浴池,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政治生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