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建三局董事長熊德榮 中國建築排頭兵與國際巨企比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7]
放大圖片

 ■2008年春節機關團拜會上,熊德榮(中)給職工派發紅包。

本報駐湖北記者:鄒珍貴、鄭銳

 改革開放迄今整整30年,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以直接參與者的身份,經歷和見證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歷史變革,其創造出的「深圳速度」,為這段歷史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中建三局不僅擁有「深圳速度創造者」的光環,更63次獲得中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被譽為「中國建築排頭兵」。這些榮譽讓中建三局的名字炙手可熱,但中建三局的董事長、黨委書記、新科全國人大代表熊德榮,卻鮮有人識。

 「深圳速度」有兩個版本,一為80年版,另一為90年版,又稱「新深圳速度」。上世紀80年代初,中建三局正面臨由三線建設轉型的困境,時任局長的張恩沛大膽提出「滑模方案」,當年為中國第一高樓的深圳國貿大廈,成功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完成了53層的建築任務,成為改革開放的象徵。

三局兩創「深圳速度」

 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中建三局再次歷史性地中標承建時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樓(高384米)的深圳地王商業大廈工程項目。當年的網絡施工圖上有這樣的記錄:1994年5月27日,專程從東京運過來的6顆金螺栓被擰在了巨大的鋼架上,鋼結構施工開始,中建三局日以繼夜,創造了9天4層樓的新速度,整個工期僅一年零一個月;混凝土工程則最快時達到2天半一層,刷新了當年的「新深圳速度」,外界評價此為「共產黨的傳統精神與成功的市場運作方式的緊密結合」。當年內地在超高層鋼結構建築領域中仍是一片空白,地王大廈成為超高層鋼結構工程的代表作,全過程採用電腦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仍堪稱先進。

 直到如今,中建三局依然將兩個「深圳速度」作為最為顯赫的戰功之一,擺放在所有對外宣傳資料的顯眼位置,並以此為記,用「兩個黃金發展時期」來總結上個世紀的成長脈絡。

 熊德榮正是在新世紀的開局第二年,自中建八局上海總部調任三局黨委書記。在旁人看來,這無疑是個令人妒嫉的安排,因為中建三局此時已經功成名就,大可高枕無憂,可熊德榮卻將其稱作一大挑戰。按照他的理解,上級的委任絕不是讓自己坐享其成,如何帶領中建三局在現有基礎上再攀高峰,是所有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發展面對的難題。

「四句話」應對挑戰

 在就職大會上,熊德榮用 「四句話」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態:一是要講 「武漢話」,從上海八局調任武漢三局,首先要融入三局、奉獻三局,方能領導三局;二是講「北京話」,即按照中央政策和上級黨委的要求工作;三是講「老話」,認同三局的成功經驗,並發揚其「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四是要講「新話」,不能躺在前幾代領導人的功勞簿上睡大覺,不斷挖掘新思路、新做法,推動三局新發展。「這四句話既是我內心的表白,也是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應對措施」,熊德榮如是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