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榮寶齋》「情有獨鍾」 喜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7]
放大圖片

 ■王維 詩

 繼「傳統魅力—2003年《榮寶齋》雜誌書法提名展」之後,《榮寶齋》雜誌後又在2005年第二次選擇 喜龍,推動其在中國美術館第二次舉辦書法作品展。

  喜龍是一位有學術眼光和追求的書法藝術家。《榮寶齋》主編唐輝先生曾經表示:我們對西方文化藝術已仰視了若干年,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幾乎把西方所有藝術樣式都在中國展示了一遍,在某些方面,我們對西方藝術的了解勝過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探討。但現在看,很多西方的東西是不太適合我們本土文化土壤的,它並沒有從根本上起到推動中國藝術發展的作用。原因是我們對傳統文化不是像20世紀前的那麼一批藝術家或學者那樣很了解了之後去學西方,變換一種眼光,得到一種新啟示。現在回過頭看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就發現它的含蓄它的博大深厚。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發掘和弘揚,一直是《榮寶齋》雜誌辦刊的宗旨。推動舉辦 喜龍書法作品展,就是試圖去體現這一宗旨。

 唐輝表示, 喜龍先生是一位有學術眼光和追求的書法藝術家,他排除了許多外界干擾,默默無聞地進行著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學習,他的創作應該說已經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他每天臨池大約在8個小時以上,這種忘我的精神在當下書法界也是比較少見的。他不是簡單的從技法上去研習,而是注重整體素質的磨練,包括對傳統詩詞的研究,對整個傳統書法體系模式上的研究等等。記得1988年他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展覽時有一幅擘窠大字「宗古」,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他又以同樣的體式寫了一幅「修道」,更讓人感到震撼。這兩幅作品的深厚內涵基本表達了 喜龍的書法理念。

絢爛之極 歸於平淡

 著名美學理論家、評論家王向峰教授對於 喜龍的書法藝術曾經這樣評價:不論是哪一種藝術創造,都得有一個功力基礎。這一點對書法藝術來說更突出。要在各種體式中顯示書法家自身的存在非常難,如果不進入這個體不能成為書家;不出這個體也不能成為書家。不論是章草還是行書, 喜龍能進去也能出來。王向峰對於崔自默評價 喜龍的書法「天下第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喜龍的書法可能不一定是「天下第一」,但是起碼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見過比 喜龍書法更好的書法作品。喜龍的長卷捲在一起就是一個碾砣,能下這麼大的功夫,需要有相當的定力和追求。書法和文學以至於和人的整個文化素養都是直接相關的。看一個書法家達到了怎樣的程度,就要看他能不能寫自己的作品。有不少大師都能做到這一點。喜龍的詩可以說經得起推敲,合乎他的那個體式標準,這是心性的表現。他寫佛經,寫書法理論的一些經典作品,寫很多名家的著作,表明他的文化心胸已經達到了相當的層次,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喜龍這個人不善於言談。你和他交朋友不是聽他給你講多少然後你了解了這個人,他是用很少的語言,有時就是用動作、用表情來和你交流,返璞歸真和他本人是最相似的。他今天能請到這麼多專家學者,是僅僅用書法本身做不到的,他用他的人格做到了。

 ■本報記者 李峰 採訪並據資料整理成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