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僑大學校長吳承業 不懼批評直面學子 寬容心辦最好僑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8]
放大圖片

 ■作為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的吳承業(左),在數量經濟學研究領域攻克不少前沿課題。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志鴻、實習記者:魯欣

 在華僑大學眾多學生眼中,吳承業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最可愛可敬、最仁慈無私」的校長。每年一次的校長新聞發佈會是學生們最翹首期盼的日子。在這一天,吳承業和數千名學生直面對話,話題雖尖銳激烈卻不失感動和收穫。一位華大學生至今仍記得2005年首屆校長新聞發佈會,吳承業在回答一位學生的問題時說:「2005年,我最滿意的是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的發展,我最不滿意的是我自己的表現。」吳承業的真誠坦然剎那間贏得了數千學生滿堂喝彩。

 採訪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校長吳承業教授是一件令人難忘的事情。這不僅是由於他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出生上海,台灣長大,北京讀書;當過十年工人,90年代登上學術高峰。同時,在記者面前,這位數量經濟學專家還以他的真誠和率直展露了其不凡的人格魅力,如同他平常展現在華大全體師生面前那樣。

寬容之心 植根人生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華僑大學能成為一所最自由、最寬容的大學,華僑大學的兩萬多名師生員工能成為最團結、最和諧的群體,最終將學校建成學術的聖地、思想的天堂、生活的樂園。」

 吳承業告訴記者,寬容治校理念源於他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父母身邊成長學習,看到社會動亂和父母被迫害,心底裡已經有了大學精神的夢想和渴望。第二個階段是青年時期10年工人的經歷,雖然要忍受胃痛和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但心裡依然渴盼著一個民主、自由與寬容的聖土,累積了一段其人生最大財富。第三階段是其後30多年的大學求學和工作,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出了一些寫上自己名字的貢獻。但他一直在思考:「我們之所以為人,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東西。最後,我找到了,那就是『寬容為本,和而不同』。」

多元文化 和而不同

 作為國家重點扶植的專門從事培育海外華僑和港澳台青年人才的高等學府,華僑大學至今已有近4萬名語言文化、知識結構甚至宗教信仰均不同的境外學生在一起學習生活。

 華大學生具有與多元文化相處的能力,一直是吳承業比較滿意的地方。他說這和學校的寬容精神有很大關係,「華僑大學的校園精神源於華僑文化和華僑精神,即熱愛祖國(祖籍國)、傳承中華文化、艱苦奮鬥、團結互助、寬容接納異域文化。」

 面對境內外生同校學習的特殊結構,47年以來,華僑大學形成了「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學習之外,華大更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相融合的樂土,在 「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熏陶中,華僑大學成為遍佈世界各地的校友們相互聯繫、溝通的紐帶,亦成為他們了解當今中國的窗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