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長安「做強做大」踐行第三次抉擇和承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8]
放大圖片

 ■長安混合動力汽車下線儀式(圖右為長安集團董事長、總裁徐留平)

本報記者 王長富、徐家強

 在大與強之間,有一句頗富哲理的話:「做大不一定就能做強,但做強了就一定可以做大。」長安集團,這個歷經145年中國近現代史上風霜雪雨的百年企業,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581.18億,產值、收入雙超500億元,成為重慶市第一家500億元級企業集團,此舉標誌著百年長安正順利實施和實現第三次抉擇和承諾,那就是「做強、做大」。

 對於百年長安的過往歲月,曾有媒體概括為「橫跨三個世紀,歷經百年滄桑」。在這其間,我們不知道長安面臨過多少抉擇,又作出過多少抉擇。而決定長安生死的歷史抉擇有三個:一個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之際,長安由南京向重慶的大搬遷;另一個是改革開放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軍工企業「保軍轉民」的國家整體部署中,長安上馬微型汽車。這兩個抉擇,一個決定了長安作為企業實體的繼續,一個決定了長安終將興旺發達。尤其是這後一個抉擇,決定了長安集團的今天,正是這樣一種抉擇,才使長安集團在做強做大的道路上一路飛奔而來,有了最為堅實的基礎和最為牢固的保障。從此,我們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城市鄉村都能夠看到長安汽車那矯健秀麗的身影;從此,我們也才能在行駛著的長安汽車上感受到長安集團對「造百姓車」的承諾的份量;從此,長安集團也才在滾動著的車輪上,抓住了歷史所賜予的難得的發展機遇,並通過長安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拚搏,獲得了難以細數的種種榮譽和獎賞……

2007年,為了推動重慶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長安集團公司領導分別在不同的公開場合,多次向社會承諾,長安集團將集全公司之力,在2007年年底率先實現500億元級企業集團。做強做大,這就是長安集團面臨的第三次抉擇和承諾。

 2007年,長安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81.18億,產值、收入雙超500億元,成為重慶市第一家500億元級企業集團。全年銷售汽車85.77萬輛,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3.8萬輛,同比增長67.3%;在中國汽車業中繼續保持第四。

 500億,不僅僅只是一個數字,它代表著一個企業在「做大」與「做強」上的標杆意義;代表著一個企業「鐵肩擔道義」的一種姿態,更代表著一個企業對於使命的抉擇以及對社會責任的一份錚錚承諾。面對抉擇,長安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三次生死攸關的抉擇,長安一路走來,由弱到強,從小至大,已不再是以前單一的特種機器製造企業,而是集傳統特種機器製造和在汽車主業發展的基礎上,集房地產、酒店、物流、IT、汽車電子等板塊在內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420億元;員工總數逾4萬;擁有重慶本部、江蘇南京、河北保定、江西南昌四大汽車生產基地,10個汽車製造廠,兩個汽車發動機製造公司和兩個特種機器製造廠以及眾多控股公司;「長安」品牌價值200.26億元,名列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中國榜第9位,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含金量最高……

速度決定發展

 「在把握規律的前提下,保持適當速度的高增長,正是我們提升競爭能力,應對外來挑戰的重要保證。」這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長安集團董事長、總裁徐留平對於長安集團今後的發展經過深思熟慮,謀定而動,在集團內部和回答媒體採訪等多種場合所表述的「速度理論」。這種理論,其實也為長安集團之所以能實現產值收入突破500億元的規模作出了最好的註釋,更可以把它看做是長安集團立志於「做國際化的優秀企業」,在今後向更高目標突飛猛進的一種理性的抉擇。

 1997年前後,長安發展徘徊不前,市場佔有率從第一位降至微車行業第4位,跌出汽車行業前10名,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1998年9月,隨著「一個動力,五大工程」戰略思路的確定,生產經營呈現出良好態勢,使長安汽車真正走上了規模化、規範化、系列化的健康發展道路。1999年,長安汽車年產銷量突破15萬輛。2000年,長安汽車年產銷量突破20萬輛。2001年,長安汽車累計投放市場突破100萬輛,成為中國微車行業產銷量率先突破百萬輛的企業。同年底,長安產值、銷售收入雙雙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重慶市第一家「雙百億」企業。2002年,長安建廠140周年。當年,長安產銷汽車雙雙突破30萬輛,較3年前的產銷15萬輛翻了一番,成為國內僅有的四家年產銷量超過30萬輛的汽車企業之一。2004年,「三年再造一個長安」提前1年成功實現,長安汽車規模再次翻番。2005年11月11日長安汽車第300萬輛汽車下線,書寫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篇章。第300萬輛是長安汽車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宣告長安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正當長安一帆風順的時候,06年2月26日,長安集團新舊掌門人在全國數十家媒體前首次公開亮相並成功交接。42歲的徐留平出任長安「新掌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徐留平和長安集團的決策者們思路非常清晰。「在長安的發展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我們自己,最大的危機就是我們感受不到危機。」面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形勢,徐留平在長安集團提出了「T35事業領先計劃」,旨在通過實施該項計劃,迅速提升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長安的全面領先,躋身中國汽車集團第一陣營,做國際化優秀企業。事業領先是長安變革與發展的長期計劃。T—時間(Time)+提升(Tisheng):3—提升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創新能力3大能力。5—實現市場、產品、成本、體系、文化5大板塊領先。

 在T35事業領先計劃的指引下,2006年長安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451.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32.4億元,產銷汽車突破70萬輛。2007年,長安奔奔轎車和微車戰略升級換代產品長安之星2、長安星光35等先後上市,產品競爭力較之2006年大大提高。事實證明長安微車的戰略調整是極富成效的,長安集團的各項事業正在全面提升。

 T35事業領先計劃無疑更增添了長安集團「做強做大」的底氣。

創新科技、踐行抉擇

 2007年11月8日,南陲珠海,全新福特蒙迪歐-致勝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同步上市。致勝的上市對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既是一個考驗,更是一種證明,讓中國消費者站在了全球市場潮流的最頂峰,率先親身感受到代表歐洲最新設計理念的全新車型。

 這僅僅只是長安集團在產品方面的一個縮影而已。產品是企業一切活動的載體,也是企業實力、性格、終極追求等的最直觀的外在表現。所以,長期以來,長安集團在產品的開發生產上積聚了極大的心血和能量。他們始終高舉自主創新、自主開發的旗幟,一路前行。

 為了建立汽車自主研發體系。長安搭建了重慶、上海、海外「三點一線」研發體系,是中國首家設有海外研發中心的汽車企業。2005年,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在國家認定評價中位居行業第二位。200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定為「長安模式」。長安汽車日本研發中心正在籌建中。

 在注重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近五年長安累計申請專利數千件,比「九五」期間增長了90倍。2007年,長安申請專利700餘件,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同時,長安制定了產品開發流程,完善研發規範近1000多項。

 合資合作與自主創新並舉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方面長安積極加強與美國福特、日本鈴木、日本馬自達、瑞典沃爾沃等的合資合作,提高自身技術實力;另一方面,不斷加強自主創新的速度和力度。「十五」期間,長安汽車研發投入45億元,完成整車整機開發8款,改進37款,新品實現量產84萬輛,直接創造經濟效益310億元。成功推出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汽車CM8,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完善了F、G兩大系列發動機平台產品,新開發CA、CB、CC三大系列平台,產品涵蓋0.8L-2.2L排量的高水平寬系列產品。

 長安集團以創新科技的實踐,忠誠地踐行著自己的抉擇。

長安目標:國際領先

 所有企業的成功之路,「管理」和「企業文化」可謂「重中之重」。「長安模式」在管理上的「體系領先」及企業文化上的「雙關心」是長安現實成功和未來發展的致勝法寶。2007年11月27日,在長安汽車海外商務大會上,徐留平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長安汽車海外經銷商表示,發展海外市場是長安汽車走向國際化的必然選擇,長安集團將繼續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不斷向優秀的國際化汽車企業邁進

 2004-2006年,長安汽車出口分別為4404輛、15164輛、22988輛;2007年出口近4萬輛。三年時間,長安汽車出口實現了近10倍增長。目前,長安汽車出口產品已涵蓋自主品牌轎車、商用車等多種車型。長安之星2、長安奔奔、長安傑勳等自主品牌汽車相繼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特別是2007年長安首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成功出口海外,全年海外銷量突破5000輛,並在海外市場保持熱銷勢頭,成為中國同級別轎車中出口最多的車型,更加增添了長安汽車開拓海外市場的信心與決心。

 經過多年努力,長安汽車已進入美國、南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埃及、哥倫比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南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等核心市場,並在美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建立了生產線。同時,在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墨西哥等市場開拓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建立營銷網絡,有望成為新的萬輛級市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