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控制跨境污染 粵港須加強合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0]

田北俊 自由黨主席

 我在政協會議期間作了聯署提案,建議廣東省盡早與特區政府落實排污交易細節,並向珠三角安裝了改善空氣污染系統的廠商,提供折舊稅務寬免或優惠等措施,而中央可支援廣東省,發展和引入更多種類的混能、節能環保車,及在政策上提供誘因,鼓勵車主使用環保車輛。若能成事,則粵港一片藍天便指日可期。

 最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明確表態支持進行粵港澳都市圈的調研工作,而我們的曾特首亦表示歡迎和承諾會配合這方面的工作。我想粵港澳加強合作,是大勢所趨,例如粵港兩地在跨境基建和控制空氣污染方面,便大有加強合作的空間。

 事實上,自從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以來,與內地的交往日趨頻繁,無論人流、車流或物流方面,都以高速增長。如九七年香港各關卡的出入境人數不過是約一億人次左右,但去年已增至二億一千多萬人次,增加了一倍多。這與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迅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預計粵港兩地的交往今後亦只會更趨頻繁、緊密。但若要做到水到渠成,促進彼此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我想粵港兩地必先大力搞好跨境基建的合作。

完善接駁交通 提升基建使用量

 像去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大日子,耗資三十二億元興建,連接深圳蛇口至香港屯門的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開通,標誌著深港兩地的交往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個位處香港及深圳西邊的陸路通關口岸打通後,從本港前往珠三角西部,如中山、斗門等地更為方便。而鐵路方面,亦增設了落馬洲支線,接通深圳福田區,加上原有的羅湖、皇崗、沙頭角及文錦渡等關口,過關的方便程度大增。

 深港西部通道是首個實施「一地兩檢」的關口,道路及過境設施均十分先進及方便,原先預計在啟用初期,每日會有二萬九千八百架次過境車輛使用,從而疏導其餘三個口岸,即皇崗、文錦渡及沙頭角的車流,以達至分流的效果,但截至去年底,經由該口岸過境的車輛數目卻一直偏低,日均流量仍只是四千四百一十一架次,僅及預先流量估計的一成四左右。

 我認為通道使用量偏低,主要是因為欠缺配套設施。所以,我趁今次政協會議期間,提出聯署提案支持在深圳灣口岸附近,盡快闢建運輸業後勤辦公樓和配套設施,及興建與口岸連接的道路,以便更有效接駁鄰近的高速公路,而當局亦可考慮在口岸附近開設直通巴士總站,進一步完善接駁交通。

 至於跨境私家車則可考慮採取更彈性的措施,容許跨境私家車車主不用先放棄本身獲批准使用的口岸才可使用這個新口岸,客流和車流自然容易增加。

加大力度 治理跨境污染

 最近,一度膠著的港珠澳大橋融資問題亦告解決,並可望於稍後正式招標,如成事必可進一步拉近香港與珠海及澳門的距離,是一樁好事。但同時間,我亦希望深港兩地盡快落實興建蓮塘這東部口岸,使可拉近香港與惠州、汕頭及閩浙等地的交通距離,並可貫徹「東進東出,中進中出、西進西出」的政策,進一步便利兩地的交往。

 不過,除了邊境口岸需加強合作外,我想粵港兩地也須加把勁,努力解決區內的空氣污染問題。粵港兩地市民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但跨境空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度未如理想,不單珠三角人民的健康受到損害,更會損害區內的投資環境,對區內的經濟發展也有負面的影響。

 粵港兩地政府在二零零三年簽訂「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同意在二零一零年前盡力把四種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減至低於九七年水平的兩成至五成五不等,相信兩地的民眾無不抱有熱切期望,但過去一年,不同的研究數據卻顯示,珠三角的空氣質素沒有明顯的改善。儘管粵港雙方都表示有信心在二零一零年限期前,達至原定的減排目標,卻原來原先的排污基準被低估了,治理污染的工作也就要加大力度才可望達標。

 所以,我最近在政協會議期間作了聯署提案,建議廣東省盡早與特區政府落實排污交易細節,並向珠三角安裝了改善空氣污染系統的廠商,提供折舊稅務寬免或優惠等措施,而中央可支援廣東省,發展和引入更多種類的混能、節能環保車,及在政策上提供誘因,鼓勵車主使用環保車輛、引入和香港標準看齊的超低硫柴油及提高機動車排放水平。若能成事,則粵港一片藍天便指日可期。(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