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提法:經濟建設、城建、新農村建設社會建設、政府建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0]
放大圖片

 ■位於長沙黃興南路的步行街

 (一)經濟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1、實現由「長沙製造」向「長沙創造」邁進: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和技術創新體系、創新源頭建設,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突出對原始創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和集成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企業群體,實現由「長沙製造」向「長沙創造」邁進。

 2、新型工業化是第一推動力:興工強市是長沙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新型工業化是長沙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突出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實施一批重點配套項目,圍繞主機企業進行配套協作,著力打造千億元產業集群。

 把工業園區建成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攢足發展後勁,預留發展空間。

 3、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服務業是長沙的優勢與活力所在。

 力爭5家以上商貿企業和流通市場進入全國行業百強。突出發展物流、金融、信息、會展、諮詢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金霞物流保稅中心和芙蓉中央商務區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的深度融合。發揮文化名城品牌優勢和人才資源集聚優勢,努力建設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

 4、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先行者:「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是長沙未來最大的發展機遇。要大膽改革創新,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者。

 堅持資源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方針,制定實施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能耗、環保等方面的標準,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

 把單位土地利用強度作為考核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績效的重要標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5、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突出重大產業招商、服務外包招商、現代物流招商、中央商務區建設招商,加大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力度,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達30億美元。

 (二)城市建設:精心打造宜居城市。宜居是城市發展的目標,也是城市最可貴的品質。建設宜居城市必須堅持高起點規劃、精心建設、精細管理,展現街區整齊、色彩素雅、風格簡潔、建築精緻、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新風貌。

 1、規劃先導:2012年城區人口300萬。把宜居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努力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主動對接長株潭城市群規劃,積極參與「3+5」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城際快速交通幹線建設。適時調整和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推動長望融城、瀏寧擴容提質、衛星城鎮和中心城鎮有序發展。

 強化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法律地位與權威,嚴格執行規劃,以規劃引導項目,以規劃指導建設。到2012年,實現城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300萬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目標。

 2、暢通工程:「零換乘」打通城市微循環。構建立體型、樞紐型、網絡型的大交通格局。實施公交優先戰略,科學設計和優化公交線路,加強站場建設,擴大公共交通承載能力和覆蓋面。優化交通組織結構,建設一批「零換乘」工程,打通城市微循環,實現三環內幹道成網、動靜結合的市內交通體系,提高運行效率。

 3、品質工程:建築風格與色彩和諧統一。在城市建設中更多地融入文化內涵與現代先進理念,追求建築風格與色彩的和諧統一。以橘子洲和湘江風光帶,省府新區和市府新區,新河三角洲-五合垸、武廣長沙站、岳麓濱江、南湖、湘江明珠五大片區為重點,大膽規劃、精心實施,建設經久耐用、美觀大方的精品工程,保護和修繕一批歷史文化街巷,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不斷提高市民的親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努力彰顯山水洲城、文化名城的特質風采。

 4、生態工程:構建城市林業生態圈。構建城市林業生態圈和生態綠地系統,提質改造岳麓山風景區,建好10個生態主題公園和瀏陽河、圭塘河風光帶。保護好山體和水系,堅決禁止先推山毀林再造景植樹的行為。到201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加2平方米,城市污水處理達標率100%,空氣優良率90%以上,使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綠、空氣更潔淨。

 5、精細管理:延伸到每個社區每條街巷。規劃和建設中樹立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既考慮當前建設的需要,又滿足未來管理的方便,減少後期維護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明晰城市管理責任,實行「區域式聯動、網格化管理」,引導市民作為志願者參與城市管理,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作用,讓城市管理延伸到每個社區每條街巷。

 堅持人性化管理,創新和優化管理體制、制度、手段和方式,實現管理高效化、精細化、規範化,為市民創造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

 (三)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始終堅持加強、支持、保護農業不動搖,始終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動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1、規劃佈局一體化:將城鄉作為一個整體。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先行。要將城鄉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和科學佈局,形成城鄉協調的空間結構體系、產業佈局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生態環境體系。

 2、產業發展一體化:發展都市型農業。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都市型、生態型和特色型農業,推進四大農業優勢產業帶建設,加快長沙新農村示範片建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建設區域性農產品加工中心、農產品流通中心和農業科教中心。

 3、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城鄉對接聯網。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幅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對接聯網、互通共享。加強中心城鎮和小城鎮建設,重點打造20個特色城鎮。

 4、公共服務一體化:享受均等公共服務。公共財政和新增財力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事業,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技能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就業體系,擴大農村勞務輸出。

 (四)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以人為本最終落實到為人民謀福祉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更加傾力改善民生,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1、義務教育向高中和幼兒教育延伸: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公民素質是城市的重要軟資源、軟實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素質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向高中和幼兒教育延伸,加快發展適應產業需求、緊貼市場需要的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構建終身學習、全民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城市。

 2、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積極培育創業主體,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就業援助制度,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幫助解決戶籍人口大學生就業難題。

 3、戶戶享有一套適宜居住的房屋:實施安居工程。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五年新建35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130萬平方米廉租住房。改善農村特困群眾住房條件,努力做到戶戶享有一套適宜居住的房屋。

 4、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實施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和失地農民保障制度,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比例。

 5、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健全基本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推進健康型城市建設,健全城鄉居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人民健康。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特殊醫療補助制度,提高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標準,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做到「小病不出村(社區),大病有保障」,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6、讓城鄉居民安心、舒心、開心:健全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城鄉社區建設,使之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加強食品、藥品和飲水安全監管。推進平安長沙建設,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健全國防教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繼續推進雙擁共建。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讓城鄉居民安心、舒心、開心。

 (五)政府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努力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讓人民感到我們的政府是真正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辦實事的政府。

 1、服務政府:公共財政重點向民生傾斜:牢記為民服務宗旨,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堅持依法理財治稅,公共財政重點向民生傾斜,向提高發展能力傾斜,向急需解決的問題傾斜。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逐步將服務重心下移到社區和行政村,為城鄉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2、效能政府:重點改革重大投入目標管理:以提高行政執行力為核心,按照獎優、罰劣、懲庸原則,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加快建設「政府績效評估系統」。政府實施重點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作、重大投入,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嚴格的督查督辦、嚴格的責任追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政府投資項目預決算控制和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實行跟蹤問效。

 3、陽光政府:讓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實行城鄉規劃審批公開,土地供應審批公開,公共資源與資產處置公開,財政預決算報告和審計結果公開,加快政府重大決策向社會公眾開放步伐,讓政府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與公信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逐步推行網上諮詢、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許可。 (王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