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 樂看百姓歡顏 踏破萬里邊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1]
放大圖片

 ■白恩培來到曼棚新寨,全村21戶一家家走下來,看到群眾們都逐漸富裕起來,頗感欣慰。

本報駐雲南記者:張傑、丁樹勇

 中國的雲南省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4,061公里邊境線上分佈著25個邊境縣。從中越邊境上的金平,到中緬邊境上的隴川,再到中老邊境上的孟力海,在出任雲南省委書記近7年的時間裡,白恩培的足跡踏遍了雲南的萬里邊境,數十個邊寨:「讓邊境群眾、少數民族笑得更好是我最大的願望。」正因如此,白恩培主導的「興邊富民」政策不斷出台,並切實改善著雲南數十萬邊境居民的生活。

 從基層一步步做到今天邊疆大員的白恩培,始終保持著「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下鄉調研時,他走上田間地頭,隨地一坐,就和百姓嘮起家常。每次到邊境地區調研,白恩培問群眾的第一個問題總是:「你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改善了嗎?」若得到肯定的答案,白恩培就會開心地和群眾們「笑成一團」;若有百姓在生產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他則「現場辦公」,當即解決。

 在日前召開的雲南省兩會上,連任雲南人大主任的白恩培更再次強調,要時刻把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放在心上,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新一輪「興邊富民」工程,做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進步,為邊疆安寧、民族團結打下堅實基礎。

讓邊民共同富裕

 「祖祖輩輩居老林,世世代代不見人,樹葉當衣裳,野果充飢腸。走的麂子路,住的芭蕉房」,這是自稱為苦聰人的金平拉祜族過去窮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各項「興邊富民」政策的扶持下,如今的金平縣,一色紅瓦磚房,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門前,山泉水通過管道接進每戶村民的廚房,一片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日前,本報記者回訪了去年4月16日白恩培調研過的金平縣苦聰新寨,村民楊志清激動地憶起書記去年到寨時的每個情景:白恩培一進村就直奔他家,站在堂屋中間,與跟進來的20多名村民嘮起家常。「你們有什麼困難和意見儘管提,我都願意聽。」在村民七嘴八舌講述完自己的生產生活情況後,白恩培說:「看到邊疆農民都富裕起來,是黨中央和省委萬分高興的事。」隨後,白恩培不放心地追問:「還有沒有未解決吃飯問題的人啊?」邊說邊關切地查看楊志清屋裡堆放的十幾袋糧食,遂放心地點了點頭。每次調研,白恩培總是不忘囑咐當地有關部門,要確保群眾吃飽飯、喝上衛生水、看得上電視。

一村一策興邊寨

 苦聰新寨村委會主任劉玉琴告訴記者,白恩培在金平調研時指出,落實扶貧優惠政策,必須整合資源,集中優勢打殲滅戰,不能「撒胡椒粉」,搞平均主義。如今,根據白恩培的指示,苦聰新寨已在荒山開墾台地100多畝,種植茶葉和橡膠,購置橡膠苗和茶樹苗的50萬元專款也已到位,開春後即可種植橡膠和茶葉300畝。「我們苦聰新寨也能和全省人民一起『奔小康』了」。

 雲南25個邊境縣市,16個民族跨境而居,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邊境線一步步走下來,白恩培始終在關注一個主題:如何讓邊境一線的少數民族兄弟脫貧致富。下鄉調研,白恩培總要事先擬制計劃、列出提綱,輕車簡從,說走就走。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商量脫貧致富辦法,把座談會開成「諸葛亮會」。

特色產業奔小康

 金平縣金水河鄉曼棚新寨,是一個從邊境一線整體搬遷到現址的苗族村寨。村民小組長楊福生介紹,全村現在種植橡膠420畝,並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種上了芒果、香蕉、菠蘿蜜等熱帶水果。去年僅橡膠一項,村裡便收入70多萬元,戶均3萬元以上。2003年,政府每戶資助3,600元,全村家家建起鋼混結構的新房,此外,政府還無償為每戶建起一座沼氣池,築起了村中水泥路。僅楊福生家,就有摩托車3輛、三輪摩托1輛。記者來到他家時,楊福生剛買回新冰櫃,準備宰殺年豬,因為原有的冰箱已放不下太多的食物了。

 富起來的村民謀劃著更好更快的發展,2004年曾到過香港的楊福生,去年組織12戶村民共14人專程赴海南,考察學習橡膠生產管理技術,考察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情況。也是去年4月,白恩培來到曼棚新寨,全村21戶一家家走下來,頗感欣慰,拍著楊福生的肩膀說:「老楊,村村寨寨都像這樣就好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