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跨越兩地「鴻溝」 冀深率先「解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2]
放大圖片

 ■港商希望「視港為外」觀念率先在深圳獲得淡化。

 本報記者採訪了1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香港企業家,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對外國投資者尚且承諾給予國民待遇,卻將本國香港公民的資本視為外資,在情理上令人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希望深圳率先「解禁」,嘗試允許港人、港資在深圳享受國民待遇。

 他們指出,在國家日益強調以內需帶動增長的形勢下,應該將過去鼓勵外銷的政策轉為同時鼓勵內銷。何況,港人本來就是中國人,香港人的資本也是中國資本,在WTO以及CEPA的框架下,港資和內地人持有的民營資本並無實質性區別,希望能與內地在投資方面享有同等的國民權利。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閔泰集團董事長朱景輝指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的起步得益於和香港合作。在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深圳是否還能繼續保持「先鋒」地位,在深港合作上闖出新路,已顯得十分重要。對於那些「視港為外」的政策、觀念,應該首先在深圳逐步淡化。

 「近兩年,我們有時覺得港台資與內地的『鴻溝』在拉大。」他舉例說,2007年7月,深圳市國土房產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聯合發文,對境外機構和個人在深買房作出規範,限定港澳台居民在深圳只能購買一套自住房。但事實上「很多港澳居民在深圳有親戚朋友,如果用他們的名義來買房,可規避這個規定。對那些真要買房的,這個政策並不能起到限定的作用。」他坦言,這種令港人在「北上第一站」就享受不到國民待遇的做法,不利於港人在真正意義上與內地融合。

冀「視港為外」首先在深淡化

 朱景輝指出,國家在政策方向上一向強調要積極研究予港資以國民待遇,因此,在商務部允許範圍內,對於港資收購深圳企業的股份,應當按市場開放原則,減少原先繁複的審批制度,這樣不僅可為港資流動提供更大的空間,也有助於深圳總部經濟的發展。朱景輝表示,當今,港深共建國際大都會已成共識,是港深兩地為保持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共同要求,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此外,在港深「共建」融合的發展大勢下,兩地政府如何縮小「深港鴻溝」,需要的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兼容並蓄的胸懷。作為政府層面,在主動積極地縮小這一鴻溝上,應多加考慮。積極嘗試允許港人、港資在深圳享受國民待遇,從而推動香港真正融入中國大家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