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江蘇省長羅志軍 紅利普惠於民 又好又快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7]
放大圖片

 ■2008年1月27日晚,羅志軍冒雪看望在南京長江大橋執勤的交通巡警。

本報駐江蘇記者:王蘇、沈婷

 2008年1月31日,羅志軍當選江蘇省長。履新後他輕車簡從,冒雪下蘇北,年後入蘇南,幾乎走遍全省。所到之處,他反覆強調:經濟結構要優化,富民要優先,發展方式要轉變。短短時日,其執政思路逐漸為人所熟悉。「江蘇的特殊省情,使得我們在轉變發展方式上的內在壓力更大、任務更加緊迫。」羅志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此闡釋他所理解的「江蘇特點」:這裡是去年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同時也是人口密度全國最大、人均環境容量全國最小、單位國土面積工業負荷全國最高的省份。轉變發展方式一直是歷任江蘇政府必須直面的問題,對於如何破解難題,羅志軍坦言,與其說是轉變,不如說是突破。

 1月11日,蘇北迎來了新年第一場瑞雪。剛上任的羅志軍首先去了蘇北,第一站就到宿遷。他表示,「江蘇基本現代化,首先看蘇南,若要全面達小康,關鍵看蘇北。」

 江蘇省一直秉承南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方針,今年的江蘇省「兩會」,羅志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對蘇北五市未來發展分別作了闡述:宿遷 —— 新興工商城市、現代濱水城市、綠色生態城市和創新創業城市;徐州 —— 老工業基地振興,努力構築中心城市人口達到300萬、具有工業經濟新優勢的徐州都市圈;連雲港 —— 國際性海港城市,進一步提升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地位;淮安 —— 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和淮河下游地區商貿中心;鹽城 —— 支撐南北兩翼、輻射蘇北腹地的現代化工商城市。產業、財政、科技、勞動力面向蘇北的「四項轉移」,是江蘇歷任政府的共同做法。

藍藻之痛 須環保優先

 羅志軍特別強調,蘇南開發區「騰籠換鳥」,而在推進蘇北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蘇北不能重複老路子,要走自己的道路」,將始終堅持環保優先,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切實防止污染轉移,「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的發展」。

 這也正是江蘇在經歷了「太湖藍藻」切膚之痛後的深刻反思。蘇南地區是江蘇的先行軍,經濟總量和主要經濟指標均佔到全省的三分之二左右,羅志軍亦不諱言對「蘇南模式」的思考。他例舉,「目前江蘇筆記本電腦、集成電路、手機等產品產量在世界上均佔有一席之地,但這些產品多數核心技術不掌握在我們手裡,我們賺取的僅是一些微薄的加工費和打工費。」

 在日前國家發改委公佈的30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中,蘇州獲批國家信息產業高技術產業基地,無錫成為國家微電子高技術產業基地,南京泰州亦榜上有名。

發展方式 轉攻「高優輕」

 「要創出新的模式,蘇南將在『提升、創新、轉型、統籌』上下更大功夫」,在羅志軍看來,江蘇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於第一方陣,擁有科教、開放、人才三大優勢,調整結構的定位首先必須要高,「就是要瞄準國際上現代產業的最高水平來進行調整,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從一般加工業為主向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與此同時,羅志軍用「自覺」二字著力強調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的舉足輕重,這都昭示著,江蘇尋求轉型升級,探求發展新動力的強烈慾望和務實舉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