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教育工作联会主席、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副校长邓飞作为主讲人在全国港澳研究会上发言。朱烨 摄 【文汇网讯】(记者 葛冲、朱烨 北京报道)全国港澳研究会7日在京举办香港青年问题、教育问题专题研讨会。多位与会专家认为,香港回归后,没有进行任何去殖民化教育,令年青一代国民教育缺失,不能很好适应「一国两制」和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未来香港有必要补上去殖民化教育一课,让香港青年真正认祖归宗。
全国港澳研究会日前刚刚公布最新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有近45%的受访者认为「佔中」行动反映了香港回归后青年教育的失败, 56%的人认为香港应进行国民教育,加强国家观念。在7日下午举行的研讨会上,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副校长邓飞指出,香港回归后,在没有进行任何去殖民化的前提之下,即开启了教育改革。他认为,管人先于管事,事就是教育,人就是负责教育的人,如果不首先在人方面下工夫去殖民化,淡化反对派在教育上的影响,那么在教育的执行和落实上就会变样。
他举例指,通识科的课程大纲看不出有任何问题,但执行的人因利成便、移形换影,把学生的整个大脑都换掉。邓飞又指,过去推行教育改革的官员,并无考虑到教改对政治的影响,是政治敏感度不足。
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指,香港在教育下一代,如何适应「一国两制」方面做得不理想。他指出,香港经过英国155年的殖民统治,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信仰、理念上都打下了英国和西方文明的烙印。香港回归以来实行「一国两制」,香港的教育制度整体上也保留了下来,这是符合「一国两制」的,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状况的继续存在,使得香港市民很大一部分,特别是青少年没有能够适应「一国两制」的这种政策环境,不是很好的能适应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饶戈平认为,回归以后在香港整个社会,包括教育系统没有开展必要的去殖民化教育,年轻一代是在国民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特别是当这种教育缺失同香港的本土主义,以及激进反对派的极端政治诉求和主张结合起来,令一批学生和年轻人,在最近一两年的政治活动中充当先锋,这种情况令人震惊和痛心。
饶戈平认为,香港应该补上去殖民化教育一课。他说,当看到有些个别的年轻人在举起英国旗帜,要求回到英国,甚至把「一国两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跑到英国去求得解决,当看到一部分人对内地的一种仇视,一种去中国化的苗头在出现的情况下,更意识到这堂课的必要性,要让香港青年真正认祖归宗。
邓飞建议,香港的教育要去殖民化,从行政部门到咨询架构的布局,应当逐步过渡至以建制派、中间派人士为主导;加强对大学高教人员的团结工作,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类;基础教育课程应广泛引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等内容和独立学科;重建初中以基本法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以及公民教育科;尝试建立报备制度;校董培训、拟任校长培训及校长认证、教师培训,应引入国情、国家教育发展和以基本法与教育法相关的法治教育内容。
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研究主任孙文彬博士亦认为,去殖民化,首先应该是公务员、决策人员、AEO的去殖民化。做过长期的新加坡研究的这位专家指,新加坡立国以后首先做的就是政府官员,政策层面的去殖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