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图为:甘肃省食药监局副局长王庆邦 【文汇网讯】(记者 肖刚 兰州报道)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庆邦16日于新闻会表示,该省在全国率先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记分制,对大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使用地沟油,小到餐具消毒不规范、虚假宣传等,共45种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被记分后,除依法实施从重裁量的行政处罚外,其信用等级也将随之降级。
王庆邦介绍,依据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设定一次记分的分值分别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一次监督检查中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分别计算、累计记分,记分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之日起计算,周期为一年度。
信用等级为A级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个周期内记分达到6分,降为B级;信用等级为B级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个周期内记分达到8分,降为C级。此外,对可责令停业,且在一个周期累计记分达12分的,一律责令其停业;可吊销许可证,且在一个周期累计记分达24分的,一律吊销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而守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被予以奖励,若一个周期内无违法违规行为记分,则信用等级自动上升一级,记入食品安全名单红榜,连续两个周期内无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的,食药监部门还将予以通报表彰。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情况亦纳入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执法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可随时进行网络查询。
王庆邦说,新制定的《甘肃省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已于2015年1月9日起实施,旨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此前,甘肃省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全面禁止了散装食用油、酱油和食醋的产销,并对转基因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临近保质期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专区专柜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