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多次担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的吴建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朱烨摄 【文汇网讯】(记者 朱烨 北京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沿线国家表态支持并愿意参与其中,但也有少数国家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何在?前景如何?怎样化解疑虑、抵御风险、实现共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多次担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的吴建民在两会前夕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联动世界三大中心,可能带来的广阔盈利面可谓现今罕有。他相信在习近平主席任期内将会落实几大项目,建议在沿线国家中挑选几个突破口,令世人看到「一带一路」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的实际利益。同时,吴建民乐见,香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凭借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吴建民表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从世界、地区以及中国三方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的,「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构想,复盖了40多亿人口,现今并没有哪有一项倡议能涉及如此广阔的盈利面。」
据他分析,此构想涉及世界上三大中心:局部战争看不到尽头的动荡中心——中东、金融危机的中心——欧洲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力中心——亚洲。这三个中心都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中东吸引了全世界外交的注意力;而一向活跃但正遭遇金融危机的欧洲则会眼光内放,寻求经济增长;虽然东亚中亚南亚发展不平衡,但亚洲内部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他认为,亚洲面临几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和外交环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想要破坏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因为从全球角度看,需要亚洲的快速增长来摆脱自身经济发展的困难,而 『一带一路』构想就能将东亚、中亚、南亚联系起来,继而联通到中东、欧洲」。
吴建民指出,若这三个中心得以通过「一带一路」联通在一起,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动力就会源源不绝。此构想的实现将会改变中国、改变亚洲、改变世界,将会推动中国、亚洲和世界的进步,并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吴建民指出,尽管实现「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构想需要很长的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任期内将会落实几个大的项目,令世界人民看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确是着眼于亚洲的共同利益、人类的共同利益,能造福亚洲乃至世界,实现互利共赢,「令人信服的项目一旦落实,同时也能形成一定的势头,反过来加快』一带一路』构想的实现」。
他强调,一定要在沿线国家中挑选几个突破口,「做几个成功的大项目,让其它观望国家看到』一带一路』的实际利益,这样就能产生滚雪球的效应。」他提到,挑选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必须把握两点原则:一是认同「一带一路」构想,对此思路疑虑较少的;二是本身还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斯坦,南亚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带一路』是崭新的构想,别人会怀疑、悲观,不要紧,有几个样板放在那里,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这位资深的外交官提醒道,「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将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不可预知的国际政治风险。他建议,出现问题或风险时,不要一味责备对方,「通过改变自己,影响别人,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他希望中国高层能够更具体地向世界介绍该构想,并积极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中的项目,「当对方发现实际得到的利益比原有格局中更多时,自然会理解、支持」。
同时他指出,只要投资就有风险,想要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但对风险要有充分的估量,事先必须想到应对之策,不能「一拍脑袋」就投资。最安全的方式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最安全,当投资国意识到保护中国就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会拼尽全力保护中方企业的利益。」他引用当年中国在利比亚投资大额损失的案例说明,若当时除中国外,还有美国、法国、英国等第三方国家参与投资,则会更加安全,因此保持「开放新思维」非常重要,「就算有风险,也能及时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