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冷新生。(王逍 摄) 【文汇网讯】(记者 王逍 两会报道)3月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冷新生在江西代表团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强烈建议以立法形式确定生态补偿机制。
据冷新生介绍,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赣州定位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以来,实际发展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导致这一现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一是对赣州构筑「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直接投入少,极少的补偿费用打消了当地老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二是为保护生态,赣州控制经济发展项目,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我们保护的东江源头,水给了香港,补偿却给了广东。近年来,赣州市先后拒绝进入东江源保护区的项目高达3000个,转移保护区原有企业2000多家,我们的财政压力比较大。」冷新生无奈地说。
冷新生强烈建议,国家从发改、财政具体项目上来落实支持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补偿的力度,同时建立生态补偿逐年增加的机制。「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生态保护的标准、生态补偿的标准、保障措施的跟进,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要求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