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李胜素。(记者 朱烨 摄) 【文汇网讯】(记者 朱烨 两会报道)受新娱乐方式的冲击,京剧艺术市场及受众群也遭到挤压、缩减,经费不足更是使得优秀剧目的创作、复排举步维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李胜素呼吁,应加大京剧原创(复排)、制作费用的投入,为继承京剧传统精粹和美学精神,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保驾护航。她提到,今年新提高的经费标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对京剧剧目建设的支持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依然捉襟见肘,远不能保障优秀京剧剧目的创排、复排和制作。
作为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始终将推出具有「国家水准、民族气派」的优秀巨作视为光荣使命。她认为,国家京剧院承担着对全国艺术院团和艺术创作生产的「导向性、示范性及代表性」的作用,而现今出现的创作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状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优秀剧目的发展。她提到,因京剧创作门类细致,从导演、编剧、作曲到舞美、服装、灯光、道具等,不仅制作量大、工艺繁复,且由于「剧本荒」问题严重、导演费用昂贵,加之唱腔设计的特殊性,京剧剧目的成本远远超过其他艺术门类。
同时,她还指出,京剧复排剧目的费用并不低于创作新剧,尤其是失传多年的老戏,恢复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京剧复排并不是单纯还原,而是根据时代审美的变化重新整理、提升,是更高层次上的复排,」她续指,「剧本、唱腔都需要修改,服装因为年代久远也需要重新制作,演员更是要一对一邀请老艺术家、导演口传心授,工作量、制作成本丝毫不低于新剧。」但国家对于复排的支持力度却远低于新剧目,虽然今年的经费投入在数字表面看来有所提高,但对比实际操作,经费投入依然非常不足。
李胜素呼吁加大京剧原创、复排在制作费用上的投入,「恢复逐渐被人淡忘的优秀京剧传统剧目,不仅需要演员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