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中国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大病医保全复盖勿遗忘「罕见病」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18]

【文汇网讯】据光明网报道,去年,记者从国务院医改办获悉,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通知还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利用全国网络优势,为参保人员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异地结算等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得到大病保险补偿。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已有23个省份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确定120个试点城市。

新年伊始,国家卫计委就下发要求6月底前大病保险试点全复盖的通知,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春消息」。即便只是从媒体报道的通知内容来看,它也可圈可点。譬如通知明确提出,「将建立健全由医改办牵头,发展改革、财政、社保、民政、卫生计生、保监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 由此可见试点推进之决心和协调力度。譬如在提及「一站式」即时结算之外,通知还提及建立大病保险信息通报制度,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年度收支情况等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可以预见,透明将为大病医保制度增加更多民生成色。

大病保险试点全复盖在推进,曾经的因病一夜返贫的现象必将大大地减少,这催人击掌。可正如新闻所披露的,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仍然是由各省份来制定,所以虽然有着「通知」宏观指导,但有一些问题还是必须提请关注,它们事实上在以往也被重复地讨论过。大病医保在扩容,但其政策制定应该更灵活,大病医保的认定在顾及病种之外,还需兼顾实际的医疗费用。主管部门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到大病医保的支付、结算中来,此时也须强调政府部门的相关配套责任。尤为重要的是,大病医保全复盖切不可遗忘「罕见病」。

所谓「罕见病」,通常的解释是,它又称「孤儿病」,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世卫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我国的罕见病患者数以千万计,他们往往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常见的病症就有「成骨不全症」(民间又称「瓷娃娃」)、地中海贫血症等等。庞大的患病人群存在于现实之中,然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罕见病既无药可治,少数病症就算可以医治,缘于国内药厂常常不生产对症药物,患者也只能依赖于昂贵的国外进口药。身患罕见病者,往往不是「等死」,就是因为昂贵的治疗费用倾家荡产。

在一个医疗保障日益完善的社会里,没有谁应该因为疾病而倾家荡产。如何对罕见病患者伸出援手?相比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它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我国的系列社会救助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正因如此,当下最应该从医保制度上来发力。客观地说,将罕见病救治纳入大病医保范畴势在必行。一些罕见病虽不致命,但缘于巨大的治疗费用,事实上已成为个体者的「大病」。而说到大病医保试点的全复盖,在实现区域上全复盖的同时,也必然要实现对所有「大病」病种的全复盖。由是观之,将罕见病患者纳入大病医保试点的范畴,理当成自觉举动。「大病保险试点6月底前复盖全国」———医疗保障在提速,但在速度之外,勿忘对所有因病而困顿者的关注。无力医治的悲剧不能再出现,这要求医保改革能够有切实的改变。切实的改变意味着无遗漏,也意味着要与民间的呼吁和无力感相对接。大多数罕见病患者都是一个家庭的灾难,是依靠个体努力无法得以救治的「大病」,这恰是民间哀声的一部分。在相关省份已出台的试点方案中,我不知道它们有无对罕见病的救助内容,但我希望接下来各地的大病保险试点方案中能有对此的救助。唯有制度性的眷顾,方能慰借那数量以至千万的绝望心灵。

      责任编辑:钟铉
大病医保制如何推广?      [2015-03-18]
人社部:年内实现大病医保全复盖      [2015-03-18]
陕西商南「广场问政」今年全复盖      [2015-01-30]
2015年全国城乡全部实施大病医保      [2015-01-12]
徐守盛:零容忍全复盖无禁区反腐      [2015-03-05]
大病医保制如何推广?      [2015-03-18]
大病医保全复盖勿遗忘「罕见病」      [2015-03-18]
郭正钢妻子见被骗商户 称没钱还债      [2015-03-18]
腐败官员落马前都在干什么      [2015-03-18]
微软欲推全新浏览器 IE时代将结束      [2015-03-18]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