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中国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李光耀关于中国的9个预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23]

【文汇网讯】据凤凰网报道,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逝,享年91岁。作为领导新加坡52年的「国父」,他被一些人称为「政坛巫师」,以讚誉其独到的政治眼光。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就曾说:「我观察这个人几十年,他的预言从来就没有错过」。

李光耀生前与中国五代领导人均有交往。自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至今的39年间,李光耀共访华33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有会晤。据凤凰视频整理,对于中国的发展,李光耀曾经数次做出「预言」。其中的一些已被验证,另外一些则静待时光。

预言1:

「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对抗终将佔上风」李光耀称中美两国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已经开始。中国将把美国赶出12海里的领海乃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届时,中国将成为区域大国,必要时也会展现力量。

预言2:

「中美并不是美苏的零和游戏关系」很多人认为,美国重返亚洲,是要防堵中国。可是李光耀认为,中国不是苏联,因为中国过去苦了这么多个世纪,志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改变世界。

预言3:

日本正在慢慢「走向平庸」李光耀早在1996年就预测中国经济将超越日本,而中国并没有让他等到2030年。日本2010年名义GDP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预言4:

「战后出生日本人若掌权,日本或自行发展军力」「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一代人于15至20年后掌权时,日本中断与美国盟约而自行发展军力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时至今日,似乎李光耀的预言正在应验中。安倍推动集体自卫权是日本脱离和平宪法的第一步,日本右翼政客们也希望摆脱美国的束缚。

预言5:

「阿穆尔河湾地区将重新住满中国人」俄罗斯并没有有效的让乌拉尔以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增长,在远东閒置了大量的土地。李光耀认为俄如果不在远东地区采取措施,该地区将成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目前至少有20万中国人生活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未来将有更多。

预言6:

「印度会成为军事大国,但经济不会繁荣」2005年,李光耀曾认为印度在未来将超越中国,但是4年后他明确对记者说:「我收回之前对对印度的乐观判断。」他批评印度「尚空谈,少实干」。基础建设落后,语言不统一及种姓制度也都制约了印度的能量。

预言7:

「两岸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当被问到「台湾调查显示,支持独立比要统一的人更多」,李光耀直言这毫无意义: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对美国则不是。「(假如台海出现战事)即使中国在第一战打输了,也会返回来打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不断地打,直到胜利」。

预言8:

习近平「应该属于曼德拉级别的人物」2007年11月访华时同习近平的首度会面,给李光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近平的大气让我印象深刻。他视野广阔,看待问题深刻透彻,但又丝毫不炫耀才识。他给人的感觉很庄重。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进一步想到他曾经受的磨难与考验,1969年到陕西插队,一步步往上奋斗,从未有过牢骚或怨言。我想,他应该属于纳尔逊·曼德拉级别的人物。」

预言9:

中国未来「很难预测」,习近平未来将采取什么政策,李光耀罕见表示「很难预测」。就国内的挑战而言,中国正处于关键时期,习近平将会集中精力处理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会有怎样的外部突发事件摆在他的面前。一旦发生严重的不测,计划必定要受影响。「不过我相信,他能处变不惊、妥善应对。习近平很有影响力,我相信他能领导好中国共产党,他的军队背景又使他在军中同样很有威信。」

      责任编辑:李健
朴槿惠将访问星 参加李光耀国葬      [2015-03-23]
遭美击沉日本船 被插上中国国旗      [2015-03-23]
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就李光耀逝世致唁电      [2015-03-23]
习近平:李光耀逝世为国际损失      [2015-03-23]
日公审中国渔船偷捞珊瑚案 船长判刑      [2015-03-23]
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被强制解散      [2015-03-23]
「中国制造2025」 推高端制造智能化      [2015-03-23]
联早评李光耀政治遗产 称其「英雄造时势」      [2015-03-23]
中国领导人将出席李光耀葬礼      [2015-03-23]
李光耀访台26次 曾促「汪辜会谈」      [2015-03-23]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