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张艳利报道)长春市工商局「禁塑」工作推进会日前召开,会议指出,从今日起吉林省将全面落实「禁塑令」,工商部门将开展检查、督导、执法工作,如果仍不按照「禁塑令」执行,工商部门将进行处罚。
据了解,截至2015年3月10日, 吉林省各地区可降解塑料袋、餐具具体出货合计759.70吨,其中,长春市出货677.68吨。「禁塑令」开始实施已经满3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商家、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在努力适应随之而来的变化。 在「禁塑」工作推进会上,几位商家和生产厂商的代表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商家代表:环保袋成本压力大
欧亚超市连锁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吉林省全面启动「禁塑」以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老百姓对此还是比较认可的。 但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可降解塑料袋存在拉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布点不均匀,特别是将膨化食品包装袋装进袋子内,就会出现撕裂或者呈现雪花状的破损。」该负责人说。同时,比较明显的是成本问题,据她介绍,目前超市环保袋售价大袋0.5元、小袋0.4元,对于超市来说, 环保袋的进价成本是过去的3~4倍,考虑到百姓的接受能力,超出的成本压力都由商家再承担。
新春城综合市场有关负责人也表示, 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过程中, 市场商户与顾客存在摩擦, 一些年纪偏大、 购物品种零散的顾客, 在商家收取包装费上存在误解。
生产商代表:希望惩处低品质、假冒产品
针对商家反映的问题,可降解塑料袋生产厂家、 长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助理陈楠表示,目前已知的数据显示,企业每天可生产4吨、约20万个左右的可降解塑料袋,主要供应到大型商超、 饭店。 在拉力、 承重方面, 可降解塑料袋与传统的袋子差别不大,但材质特性是怕高温、怕划,「下一步, 我们已经准备在耐热、承重方面进行改进。 」陈楠说。他坦言:「生物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 是要高出一倍多的成本, 但随着市场用量的增大, 原料供应商供应链的拓宽,成本会降低,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
而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贸易部总监吴庆伟表示, 在前期企业推广可降解产品的过程中, 一些商户反映, 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制品, 令使用高成本可降解包装物的商家反而受害,「所以我们希望工商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对低品质、 冒充的产品给予惩处。 」
监管:今日起全面落实「禁塑」
长春市工商局局长谢志敏会上表示, 吉林省是国内第一个实施「禁塑」 的省份,对环保及相关产业的拉动,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希望生产厂家可以首先保证生产供应, 同时,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希望厂家可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争取做到与之前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质量相等。「也希望有关的行业标准尽快出台,可降解塑料袋没有标注可降解期限、 没有使用容量以及承重限制等,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此外, 企业应该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让老百姓接受程度提高。」谢志敏说。
谢志敏表示, 在一季度实施过程中, 市场进展并不均衡。下一步,将在全社会、全行业中推行「禁塑」,「这不仅仅是一个商超、 一个商场的问题, 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前期做好的继续保持, 没有做到位的也要立即组织采购货源。」他说,在推行的过程中,希望商家尽可能地不要加重百姓的购物成本, 并做好消费者的解释工作。
「4月1日起,我们将全面『由大及小』,即大到商场小到食杂店全面落实『禁塑』。」谢志敏说,工商部门要求商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 同时,还将强化可降解塑料包装物的检测检验方面工作,杜绝假冒伪劣制品流入市场。
长春市工商局副局长郑广慧此间也表示,从今日起, 工商部门将全面开展工作, 如仍不按照「禁塑令」 执行, 工商部门将进行处罚。不过,郑广慧介绍,在这方面工商执法有个原则,「由于生产、 供应存在问题, 我们将按照商家的规模逐步推进,对于非常小的食杂店, 我们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实行『禁塑』,但逐步实施,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