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港女入殓师讲述特殊经历:38年为10万人送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05]
放大图片

陈美龄

【文汇网讯】据中新社报道,为死人化妆化了半辈子的陈美龄,瘦小、弓背,精神很好,脚步稳健。她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双手看上去有少许红肿。清明节前夕记者去采访她时,她解释是因为刚刚工作完,洗过手。她拿着化妆品一样一样地介绍,说话间拿起一把镊子:「有时候没这个都干不了活,口、眼里都用得到。」

陈美龄是首位华人女化妆师邝金枝的第一个徒弟。在入行之前,她是一个护士,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的朋友要开殡仪馆,就拉她入行做化妆师,还介绍她跟邝金枝学艺。当时邝金枝是香港知名入殓化妆师,李小龙去世都是她化的妆。那时,陈美龄每天下午四点下班之后,就去跟着邝金枝学艺。

香港人其实对这些有忌讳,比如殡仪馆不称殡仪馆,称「大酒店」。陈美龄自然也会害怕。最初在九龙殡仪馆学艺,旧式的化妆间阴森,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她不敢进去,得叫工人陪。就这么跟了七、八年,有一天邝说,我想放个假,不如你来替我做。就这样,陈美龄算是出师了。

「为什么我做这行?因为总经理说,你做护士会退休的,做这一行不用退休。你越老越有本事,人家信任你。」陈美龄说。家人也不介意她做这份工作。她在世界殡仪馆,一做就是38年。附近几条街的人都认识她,称她Mayme姐,夥计见到她都打招呼。

她带着记者,在殡仪馆各个灵堂、棺木仓库、化妆间等地走了一圈,如数家珍。「这是中式的棺木,这是基督教的棺木。土葬的棺木,木料要更讲究。这个灵堂,你看那边的装饰,是潮州风俗。」

专业精神是她给人最深的印象。采访过程里,她不断叮嘱,不要拍死者的遗体,不要拍到遗像,不要拍到名字,因为未经家属允许,这些都属于隐私。走到化妆间门口,门上贴着大字:严禁摄影。她认真起来:「你把机器关了,我给你开门看一眼。」里面,化妆师正在工作,遗体均为老者,面容安详、宁静。

做这一行,最怕的,不是因跳楼、撞车死亡的人。因为头部如果破裂,可以用棉花补进去,恢复原来的样貌。最怕的其实是没有做好防腐,遗体变质,一碰皮肤就掉下来,就没法化妆。「最怕这种情况,因为对人家家人没法交代,自己心里也不安乐。」风格也要与时俱进,要知道市面上活人流行什么妆。这样,如果死者是年轻女子,就可以化妆得漂亮一些,更像她生前的样子。现在的陈美龄,或许已经是当年总经理所说的,越老越有本事,顾客都信任她。

虽然年事已高,她仍会自己亲手为遗体化妆。「什么教,怎么拜神,我都懂。有好多礼仪要做的。」她告诉记者,有些北方地区的习俗,快出殡的时候,父母的寿衣,要儿子先穿过才行,有多少件都要穿。因为很冷,要儿子穿暖了才好给父母。「这些礼节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语气里,坦露出些许得意。

陈美龄这些年,为多少死者化妆,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她告诉记者,以前每天殡仪馆要做七、八个丧事,现在香港人口增加,每天要做十几个。如此这般,即使每天7个计算,38年下来,陈美龄经手的也有近10万人。这些死者里不乏名人,比如香港艺人傅声。「他是撞车死的,头上有一条痕。我给他化妆出来,很漂亮,他太太都觉得好漂亮。」

记者好奇,这么多年下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陈美龄想想:「没什么特别。」或许,在她眼里,在她工作这里,众生才真正达到平等。她对每个人都按照程序,尽心做好工作。她说,有时候都不知道死者是什么明星,等出殡的时候一看,今日怎么这么多人,才知道。「对这些先人,化妆做得好,就很开心。」

      责任编辑:郑毅
港女入殓师讲述特殊经历:38年为10万人送行      [2015-04-05]
梁爱诗:期望中央让步是不实际      [2015-04-05]
港台节目模拟化 替代亚视广播      [2015-04-05]
财爷:有人反对经济发展却享受成果      [2015-04-05]
梁爱诗倡公开试考《 基本法》      [2015-04-04]
周南:邓小平早就预见「有人会乱港」      [2015-04-04]
「港独」在英注册政党 法律界推立法      [2015-04-04]
梁振英:基本法为港政制发展留空间      [2015-04-04]
基本法颁布25周年展下午开幕      [2015-04-04]
林郑月娥:培养更多基本法专家      [2015-04-04]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