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舒萍:人类学讲师的陆港奇缘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09]
放大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女博士舒萍。

【文汇网讯】(记者殷江宏、亓娜 实习记者尤丹丹山东报道)2012年,初为人母的香港科技大学女博士舒萍受聘到千里之外的山东大学执教。从香港到济南,虽然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时会带来一些困扰,人类学专业毕业的舒萍却明显乐在其中:「我的专业就是要到处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我很喜欢这种『疯跑』的感觉。」

在鲁三年,舒萍一直没有停止过「疯跑」的脚步,济南的老街巷,威海的韩国城,日照的绿茶园,都曾留下其驻足的身影。日久他乡是故乡。不知不觉间,她已渐渐喜欢上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并积极投身于各种与当地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

舒萍出生于湖北黄冈,2003年自厦门大学硕士毕业后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就职于科大华南研究中心,并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而她最终选择到山大就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与先生长期分居两地,她希望刚出生的宝宝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从湖北、厦门、香港再到山东,70后舒萍的履历横跨了中国四个完全迥异的地方。 冥冥之中,亦与她的专业所需不谋而合。

孔孟之乡 民风淳朴

初到山东,无论是在港的受教育经历还是港人的身份,都与她在山东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一些奇妙的「碰撞」。时至今日,她仍然记得因空气干燥导致流鼻血时的惊诧。「那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流鼻血,把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笑着回忆。三年的教书生涯,舒萍最不适应的仍然是气候——空气干燥可以打开加湿器,可遇到雾霾天她却只能「望霾兴歎」了。

而让舒萍喜欢上这里,则源于山东人的厚道淳朴。有一次,舒萍到山东省博物馆查资料,回来时因不熟悉路线打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司机听她说了目的地之后,很认真地告诉她:「这个距离有点远,以后不要打车了,你再多走几步就可以到公交车站直接乘车过去,打车不划算。」无独有偶,她到济南的韩国城买衣服,售货员竟如实告诉她,哪些是从国内批发过来的,哪些是真正韩国进口的外贸货。聊起这些,舒萍深有感触地说:「山东人真实在。」

倡建茶叶信息溯源系统

目前,舒萍的研究研究方向是茶经济与地域文化。山东是中国最北部的产茶区,受政策指导以及「南茶北引」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种茶。舒萍希望通过对比南北方茶叶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当地茶叶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南方的茶园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制作工艺也是多年传承下来的;山东的茶园则大多是由企业家投资、农科所与地方农业大学作技术支持,两地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据舒萍介绍,她正在写一个调查报告,希望当地政府在建设现代生态茶园、加大生态茶宣传等方面有所建树,并建议山东茶叶学习南方茶叶发展经验,如建立茶叶信息溯源系统。只有架起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才能促进整个生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界北上机遇良多

在港人北上的大军中,像舒萍这样的高学历群体隐有扩大之势。在她看来,这与内地不断加大对学术的投入不无关系。目前舒萍所在的人类学系, 在山东大学属于后成立的学科,很多教师却来自海外。

「目前世界范围内学术圈的工作市场并不景气,包括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都不太好,而中国近些年来对学术的投入力度大,机会较多。」舒萍认为,「现在内地并不缺少与世界交流的机会,走出国门很简单;内地的大学生们眼界也不再封闭,有他们自己的视野。」

不过,舒萍也有自己的烦恼。「在香港,每个人都可以领到强积金;而在山东,外籍人士和港籍人士目前都不能参加当地的社保,这样会让自己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她说,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在此方面出台相关措施率先尝试,希望今后政府在对待港澳台及外籍人士的社保及相关政策尽早跟上,如此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割裂的文化碰撞 庆幸传统文化并未在香港断层

2003年,在厦门大学念人类学研究生的舒萍和准备出国的男友一起考托福,没想到男友临时改变想法要留在国内。而舒萍看到香港科技大学人类学博士的招生信息与自己当时的研究方向相近,当即决定入港读博,整个寒假埋首准备申请材料。此后,她就这样「阴差阳错」进入科大读书,踏进了人类学研究的大门,「一脚踏进来,就没再踏出去」。

融入香港 调研菲工生存状态

在港期间,舒萍作为内地生并未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另眼相看」,而是接收到满满的善意。

当时香港的大陆学生很少,有时老师讲课会用粤语。作为班级唯一不懂粤语的学生,一位广州的师妹专门被安排为其做「实时翻译」,使她很快能够听懂粤语。沟通的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当她努力跨过这些障碍,自信随之而来。

人类学专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被舒萍称为「老板」的导师安排她去做一个香港菲律宾工人的调研。于是她开始每个周末就来到中环,通过划图、拍照或者聊天等方式去观察菲律宾工人,后来便融入到他们之中,和菲律宾工人们一起去教会、barbecue等聚会活动,进一步地感受他们在香港的生存状态。

香港在新旧融合中更为多元开放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举行了系列文化展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即是其中一项。因导师对香港的乡村社会和移民文化一直比较关注, 舒萍亦由此成为此次展览香港方面的六位志愿者之一,代表港府在奥运村进行志愿讲说和布展。

「当时很多内地人看到香港保留的传统文化元素诸如拜神、舞火龙时都匆匆而过,反而是在维多利亚港的照片前留影。」舒萍无奈的说,在他们眼中需要破除的「老旧传统」,恰恰是香港社会变迁过程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纽带,香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这样的纽带既能够连通各个群体,又能增强彼此的身份认同。应该庆幸,文革中内地文化传统的断层在香港得以倖免于难,让香港得以在新旧融合中更加多元和开放。

「丈量」威海异国文化

与内地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舒萍在授课时不是以固定的教科书为依据,而是围绕不同的专题来讲。此外,舒萍也经常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做田野调查。她坦言,这些均与其在香港的经历不无关系。

基于地缘的优势,山东与韩国的交往由来已久。特别是与韩国一衣带水的威海,是中国距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有许多韩国人在此定居,整个城市充满了韩式风情。舒萍为此曾专程带着学生去威海感受街头巷尾的异国文化。她们一直是用脚步「丈量」,一天走了10个小时的路。

长期在港生活,舒萍仍然保留了许多港式习惯,比如用餐时喜欢配一杯冰水。这个小习惯让她发现了中韩两地韩餐厅的文化差异:韩国本土的餐厅会在收纳处有饮水机,供人们饭后漱口,而她们在威海的一些韩国餐厅却没有发现这种摆设。这一细节亦显示出舶来文化在离开母国文化环境后的「本土化」过程。

让舒萍惊喜的反而是年轻的学子们。当她询问在济南的学生对于韩国餐厅的看法时,本以为大家会认为韩餐「摩登」、「精致」,没想到一些学生竟说「吃韩餐很娘」——代际之间不同人的观点和态度,对于浸染西式教育的舒萍来讲,也是弥足珍贵的意见。

      责任编辑:吴海容
舒萍:人类学讲师的陆港奇缘      [2015-04-09]
曾俊华吁投资者小心股市波动      [2015-04-09]
港股升2.7% 「港股通」额度再用尽      [2015-04-09]
「见·识香港」在莞开幕展香江风采      [2015-04-09]
「港独党」曝光后搞手人间蒸发      [2015-04-09]
「一国两制」不容「港独」掺沙子      [2015-04-09]
商务部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服务业平台投资海外      [2015-04-09]
香港大学等18所港澳高校在豫招生      [2015-04-09]
梁振英访武汉大学 鼓励学生创业      [2015-04-09]
马恩国吁下任特首为23条立法      [2015-04-09]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