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倪军教授运用数据对比了中美高校差异。 【文汇网讯】(记者 靳中兴 郑州报道)中美创新体系有何差异?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在中国如何培养胸怀世界的领袖型人才?4月10日,获得美国总统奖的国际机械制造领域着名专家、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倪军做客郑州市第一中学,为河南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思想碰撞。
倪军的报告以研究的机械领域为例: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合格工程师」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位居48位。倪军还援引了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不及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0%,而在印度,这个比例为70%。更为关键的是,创造单位GDP,中国需要的科技工程人员数量是日本的3.68倍。
带着「如何培养中国的精英工程师这个问题」,倪军对比了中美的顶尖高校,通过数据得出结论:中国的高校在生源和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办学经费方面完全优于美国高校,但是在师资、管理、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方面却和美国有根本性的差异。
「好的工程教育,学生还没有学什么专业知识,就要把他们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次实战后,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需要的。」倪军说,「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这正是中国教育的问题。
作为中美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大使,他希望可以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特色,在中国的土壤上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和领袖型人才。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他认为密西根学院的创办为中国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不出国的留学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