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法治进行时》节目,着重介绍了《名侦探柯南》,主持人直指其实就是一部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网上图片) 【文汇网讯】北京电视台一个法制节目,在批评暴力恐怖动漫时,指着名日本卡通片《名侦探柯南》是「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又指柯南每一集都详述杀人事件,其中充斥很多悬疑血腥的情节。中国青年报4月24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该台是「想当然的道德审判」。评论原文如下:
某地方台法制频道怒批动划片「柯南」,称其是赤裸裸的犯罪教学片,对此,我有些不以为然。不知道批评柯南者到底有没有认真做过调研,即在杀人越货的犯罪分子中,有多少是从「柯南」中学到了犯罪的本领?在看过「柯南」的观众里,又有多少人因为「柯南」而走上犯罪道路?
看过很多回「柯南」,我却从来没想过它可能教唆犯罪。不过,中国的动划片分级是一个大问题,随着电视和网络在儿童生活中佔据了越来越重的比重,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在我家里,每天都上演着「动漫审核」的故事,这是中国家长必须亲力亲为的任务,因为目前我们的管理机构对于动漫还没有建立起分级制度。
一些批评者想当然地认为:动划片就是给孩子看的。其实,这种观点是对动划片的严重误读,动画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其中承载的内容是要根据目标观众群体的不同而加以区分。「天线宝宝」、「鼹鼠的故事」是给10岁以下的幼儿看的,「大闹天宫」、「蓝精灵」、「米老鼠」更适合给10~13岁的孩子,「哈利波特」、「圣斗士」是给13~18岁的少年看的,而「蜡笔小新」、「柯南」、「天空之城」、「魔戒」的目标观众中,其实也包括成年人。
美国1997年的电视节目分级制度详细规定了动漫分级的细则,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还规定,2000年1月以后生产的一体式电视机或机顶盒都必须安装分级芯片,家长可以用遥控器来限制孩子观看的电视频道或节目。日本、韩国等国也有相关分级制度,其等级一般直接标明观众年龄,如「全年龄」、「12岁以上」、「18岁以上」等。一个正常的社会,都不会愿意让孩子受到暴力和色情的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推行「一刀切」的幼儿标准就合理。要避免动漫的暴力化,也要避免动漫的弱智化,我国动漫产品备受诟病的一个方面正是「弱智化」。
批评「柯南」的合理动机,并不能掩饰其姿态的粗暴。那种高高在上的父权主义面孔,那种上纲上线的批评方法,某些时候比它所批评的问题更令人厌恶。这种批评忽略了社会的现实—今天的孩子成熟得更快,升级得更快,想让他们长久地保持着成人期待中的「单纯」,其实是不现实的。我十分担心,这种不切实际的「关爱」,反而可能逼迫孩子过早习得虚伪。
我的孩子尽管刚过4岁,但他理解动划片的升级速度已让我意外,从「巧虎」、「海绵宝宝」到「猫和老鼠」、「熊出没」,现在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我想也许用不了几年,他就会和我一起去看 「犯罪教学片」。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作为一个学了几十年「犯罪教学」、做了十几年「公共管理」的人,我非常清楚,孩子们若想正常成长,其实最该远离的恰恰是那些想当然的道德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