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熊晓芳 西安报道) 记者28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近日在西安户县发现唐太子李承干千牛备身(宫廷高级禁卫武官,负责皇帝的安全)的高级侍卫冯孝约墓。墓志记载「主辱于前,臣黜于后」,指墓主被贬黜与太子李承干发动的宫廷政变有关,反映了唐代宫廷之争对相关官吏命运的影响。
据介绍,为配合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建设,从2014年11月起至2015年4月,考古人员对位于户县大王镇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着名的汉长安城钟官铸钱遗址西南。共发掘墓葬55座,灰坑60座,陶窑2座,出土各类器物220余件。
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是一座唐代砖室墓,墓葬由斜坡墓道、2个天井、2个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砖砌而成,穹窿顶,平面近正方形,墓室底部铺砖,墓室东、西、南三壁在砖上绘有人物题材壁划。据墓葬内发现的「大唐故洛州密县令冯君墓志」,墓主姓冯讳孝约,字叔俭。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起家太子千牛备身,贞观十八年,出为光州司户、寻除简州司户、洛州密县令。以显庆四年(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59年)终于官舍,春秋四十有七,于龙朔三年(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63年)归葬于户县长乐乡之旧茔。其夫人姜氏以永隆元年(唐高宗年号,公元680年)终于私第,春秋五十四,以永隆二年同合葬于旧坟。由此可知,该墓葬年代应为唐高宗李治时期,而所葬之地为唐代的户县长乐乡。
据主持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亚岐研究员初步考证后认为,该墓墓主冯孝约最初为太子(指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干)的千牛备身的高级侍卫,于贞观十八年,出为光州司户,而这次被贬黜的原因很可能与太子李承干于贞观十七年预谋发动的宫廷政变有关。李承干因逼宫谋反事情败落而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而墓主作为他的侍卫,很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而出为光州司户。墓志中记载「主辱于前,臣黜于后」可能即暗喻指这一事件。因此,墓志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这场宫廷之争对相关官吏命运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