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退休多年的李伟权,每天会到家附近的屯门公园和朋友唱歌。3月8日,李伟权一如以往到公园唱歌。晚上7时左右,天开始入黑,推着一箱音响器材回家的李伟权在途中遇到约十名反水客的示威者。他们一看有人拖着一箱东西,就跑过来围着他,质问他是不是水客。
见形势不对劲,老人立即拿出一根胶管,大声喊:「你们有种就单对单和我打架,不要人多欺负人少。」示威者不理会,有人甚至伸手拉扯他的衣服。李伟权一个不留神,被推倒在地,用来自卫的胶管也丢了。老人一肚子火,站起来取出另一支胶棍,准备和对方厮打。两三名警察匆匆赶到,分开双方,并劝李伟权冷静不要冲动。老人气愤答道:「我被人打了你们才来,真是马后炮!」
据《凤凰周刊》报道,从2月8日到3月8日,本港连续四周发生反水客游行。一个技术性的社会管理问题被政治化,成为部分极端团体的表演舞台。部分示威者遇见疑似内地游客或水货客便谩骂攻击、动手动脚,与不满其行为的居民、警方发生口角及冲突,甚至脚踢像李伟权这样的本地老人家,或者吓哭无辜幼童。从上水到元朗、从屯门到沙田,所到之处店舖纷纷落闸,避之不及,游行队伍混乱如同战场。
「因『暴动』暂停营业」
「政府若不限制『自由行』和取消『一签多行』,这种示威活动一定会持续下去。」策划数次游行的「热血公民」成员郑松泰,每次接受记者访问时都强调近年本港水客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示威活动主要是针对水客。但是,从2月到3月的一系列反水货客行动,将目标扩大成对准一切内地游客,即使其中只有极小部分是真正的水货客。实际上,相当部分水货客是本港居民。
「热血公民」成立于2012年2月,是本港第一个本土派政治组织,以黄色为标志。该组织宣称无名义上的领袖,其成员事实上奉1979年出生的黄洋达为领导人,主要领导者还有陈秀慧、郑松泰和张珈衍。该组织从创立开始便积极参加「占中」在内的本地社会运动,曾多次于湾仔循道卫理堂外行人路举行所谓「全面制宪运动」,焚烧基本法,被反「占中」团体蔑称为「热狗」。
黄洋达做过编剧、小说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2012年3月因在立法会替补机制争议中协助冲击立法会,被判入狱3周。当年7月,他借助另一激进泛民团体「人民力量」参加九龙东地区立法会选举,败选后声称与「人民力量」划清界限。
另一个反水客急先锋组织「本土民主前线」,成立于2015年1月,以蓝色为标志。1993年出生的黄台仰是它的发言人,他曾在「占中」后期因多次违法行为而被逮捕,现正身负包括组织非法集会、非法集结及破坏社会安宁等四项控罪。黄台仰向本港媒体介绍,其正式成员约50人,参加者从未成年人到三四十者,有大学生,有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也有中产。
与「热血公民」相比,他们思想方向一致,区别在于做事的方法。「本土民主前线」提倡「以武抗暴」的理念,会倡导其成员参加运动时戴上头盔,装上护甲,「热血公民」则没有这样做。其官方网站上大篇幅介绍马尔科姆·X,这是与马丁·路德·金同时代的美国黑人民族主义者、民权运动人士,他支持黑人的暴力抗争。该文章称泛民主派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动过于追求非暴力,而抗争运动不应为自己设置底线,应使用一切「必需」的手段。
运动最先在2月8日爆发。在黄色的「热血公民」旗帜和蓝色的「本土民主前线」旗帜的簇拥下,约400名游行者面戴口罩,沿途高叫「取消「一签多行」」、「打击水货走私」及「大陆人饮中国奶」等口号行进。途中见到一个内地游客便围上去大吼「返大陆」、「中国人用中国货」,向游客竖中指,辱骂十多分钟后方可罢休,继续往前行进。沿途商店为免受冲击,纷纷落闸。
游行队伍从西铁线屯门站出发,向来往屯门与深圳湾巴士总站的跨境巴士竖中指,后又行至药房林立的新墟仁政街,有人与示威者发生口角及冲突,被警方阻隔。此后示威者分为多批,一批前往VCity,一批欲进入其申报路线中未有的屯门市广场。警方打出「停止冲击,否则使用武力」的红色警示,随后释放胡椒喷雾驱散。
下午,示威者转至屯门时代广场,再次与阻止示威者进入商城的警方发生冲突。示威者不理会警方打出的红色警示而向警员投掷杂物,警方则以警棍和胡椒喷雾回击。一位警员被拉入游行队伍,遭人围殴致使头部受伤昏迷。经过一番对峙,示威者最终冲入商场,致使多家店舖落闸,顾客被困于店内。警方与示威者对峙直到午夜后,示威者逐渐散去。此役警方共逮捕13人,年龄介乎16至74岁,十人被检控涉嫌非法集结、阻碍公务和袭警等罪名。
一周后的2月15日,200名网民在脸书专页「光复本港,捍卫本土」鼓吹下,发起另一个名为「捍卫沙田」行动。经历过「光复屯门」一役后,警方此次布下500名警力严阵以待,并向示威者警告,如向店舖和顾客作出滋扰行为,将果断执法。当日早上7点30分,警方上门拘捕了「本土民主前线」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言人黄台仰,后于当日夜晚释放,以减弱当日即将发起的「光复沙田」中该组织的活动能力。此次活动示威者只有两三百人,而维持秩序的警力即约有其两倍之多,还有至少50名商场保安和物业管理人员。
运动的「主战场」集中在沙田新城市广场这家老字号大型购物中心中,这里高档店舖云集,亦是沙田面向内地客的重要商业中心。示威者高举「驱除蛮夷」及「『自由行』正衰人」横额,高呼「本港独立」、「取消『一签多行』」及「回中国消费」等口号,指骂在商场中购物的内地游客为「卖国贼」「国耻」,要其「返大陆」,引发部分游客与示威者发生冲突。有女游客在服装店内受到惊吓,到店内服装里躲避哭泣。有示威者在店舖被迫拉闸后仍撞击闸门。
示威先从新城市广场第一期三楼开始,尽管与内地游客出现口角,但由于有大批警员监视,秩序大致维持良好。队伍一路行至广场第三期一田百货,在此示威者拍打一间已经关门的内衣店舖,携带行李箱的中国内地游客遭示威者辱骂、竖中指,被示威者包围,手拉车被按住不准放行。一位沙田站内奇华饼家的店员,在落闸后贴出手写的「因『暴动』暂停营业」告示,事后又道歉用词不当。
下午4点40分,示威者与警员在通往第三期和第一期的通道上爆发冲突,场面变得混乱。警方逮捕至少一人,也有一名警员受伤。示威者改变策略,开始四处流窜,让警方疲于应付。有人在商场通道挥舞港英旗帜,高呼「香港独立」,亦有人从高处散落「勇武抗争,香港建国」的贴纸。
到下午5点30分,由于一名示威者在Marimekko店外被警方带走,约70名示威者开始冲击该店舖。部分货架被推倒,店员躲在角落避免成为攻击对象。警方拉起封锁线保护店员,与示威者发生推撞。在出示红色警示无效后,警方开始施放胡椒喷剂、使用警棍。当日的活动于晚上8点前结束,警方逮捕6人,以2名示威者和一名警员受伤收场。
本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高级特任讲师张楚勇,认为这次反水客运动与之前的社会运动截然不同。他注意到运动来来去去只有几百人参加,貌似还没争取到大片支持者。「说明他们的号召还是很有限,与学联、传统的反对派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近年来,他们似乎感到自己有了一定力量,同时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头,因而发起了今年的反水客运动。」张楚勇分析,「这些组织打出要『勇武抗争』的旗号,但其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勇武』是什么。最多只是在游行时发生一些推撞,和警察、和反对他们的示威者发生打斗而已。」
「用尽所有方法,不许示威人士走进元朗」
「捍卫沙田」行动结束后,2月18日,「勇武前线」、「本土民主前线」、「热血公民」等团体开始在网上召集人,于3月1日发起「光复元朗」行动。由于前两次活动所带来的混乱,本地居民出现反对反水货运动的声音。行动开始之前,元朗区乡绅声言要掷粪还击示威者,此后该乡绅申明言论只是自己私下閒谈,并无恐吓之意。但由于反对反水客团体的出现,元朗行动也成为历次行动中最为激烈、混乱的一次。
2月28日,即「光复元朗」行动前一日,由元朗区6个乡事委员会及商会等组成的元朗各界团体领袖联席会议发表声明,反对「光复元朗」行动。立法会议员兼任元朗区议会主席梁志祥呼吁参加者保持冷静,并称,元朗居民不会对示威者做不文明的行为。「他们不文明,不等于我们不文明」。
本港工商总会元朗分会主席黄达光则指出,有大量元朗商户反映担心「光复」行动将使其生意受损,将会派遣百名法律顾问团,沿途摄像取证,以便日后进行民事索偿。十八乡乡事委员会主席梁福元则警告反水客团体勿要暴力滋扰,「元朗多人一起上来,一人一脚都踩扁你。元朗也有好多人,热血过你们,他们一定会还击」。他还称,自己是做和事佬,希望双方冷静,但当地民情彪悍,到时可能不会那么冷静。
行动开始前,约30名自称本地居民的反对者和「爱护香港力量」召集人李家家到场,高呼「热狗(对「热血公民」之蔑称),走狗,无面见人,破坏社会」,李家家更称「会用尽所有方法,不许示威人士走进元朗。」有示威者在火车站外打出凤凰龙狮旗(改版自港英旗帜中龙狮标志,为所谓「城邦自治派」的标识),但其所到之处引起路人不满,多次遭到包围指骂。
本港媒体报道,元朗十八乡乡公所当日成为了反击示威者的「指挥中心」。十多名村民与主席梁福元合影后散去,梁福元称原定的反对示威的活动已经取消,与村民只是「聊聊天,喝喝茶」。但在示威过程中,多次发生本地村民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居民似乎并未响应此前「要冷静」的号召。
行动于下午3点30分起步,当日警力增加到700人,示威者有数百人,大量的围观市民和记者更使得元朗本就狭窄的道路变得水洩不通。
下午4时,示威队伍行进到元朗寿富街一间奶粉批发城。该店被认为专门服务于内地游客和水货客,成为重要目标,被示威者贴上「水货名店」的贴纸以示嘲讽。一些不满示威者的本地市民与示威者发生口头和肢体冲突,警方要将双方分开,动用警棍驱散。建制派组织「爱港之声」主席高达斌现身,称有十多名成员已到达,将监督示威者是否违法。
到下午4点30分左右,在同乐街及安宁路交界处,示威者与反对者发生冲突,警方因而多次使用胡椒喷雾。期间一人因非礼女性示威者被捕,一人被误认为便衣警察而被示威者包围追打。示威者与反对者相互投掷水瓶,警方再度释放胡椒喷雾,致使警员和数名记者误伤。示威开始后一个多小时,「本土民主前线」便在网上宣布因警察无力控制场面,他们将提前解散「光复元朗」游行队伍。而「热血公民」也于当日傍晚返回朗屏西铁站后散去。
余下的示威者此后转至元朗大马路,欲佔领这条元朗市区最中心的街道以瘫痪交通。警方则打出红色警示,再次释放喷雾。晚6点,示威者冲出警方封锁,一度令轻轨停运。部分示威者发动流动「佔领」,此后又回到元朗大马路,场面一度变得混乱。直至晚上10点,示威活动才逐渐结束。此役,警方共拘捕38人,36男2女。
据《东方日报》报道,最后才出发的一批黑衣口罩男最为暴力。他们为数近二百人,不少为原「占中」人士。他们毋须他人「挑机」即能引发冲突,是傍晚发动「佔领元朗大马路」的主力军。
今年32岁的L先生,是本港80后社运人士,多年来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社会抗争活动。他接受《凤凰周刊》访问时指出,连串反水客运动中的示威者主要分成三批,第一批是「热血公民」,第二批是「本土民主前线」,第三批是约300人的黑衣口罩男。最激烈、最暴力的行动都是黑衣口罩男作为主力参与的。他们大部分是「90后」,甚至是「95后」,有的是学生,有的人是低技术技工。一个共同点是宅男,喜欢待在家里玩计算机,一逛街发觉被水客影响到生活,就认为内地人霸佔了他们的空间。
L先生指出,这些人普遍不相信媒体,他们平时的抗争模式是:先在网上发布行动讯息,然后集体出动,令警察防不胜防。「有一次,我参加他们的饭局活动,他们竟然要求我把手机卡拿出来,以免给警察偷听到他们的讲话内容。」这些人和警察的恩怨源自去年「佔领中环」运动,不少人在「占中」期间与警察发生身体碰撞。
「行动失去正当性,离民意愈来愈远」
元朗行动后,反水客组织的号召力走弱,延续一段时间的运动开始走向尾声。
3月8日,脸书「游览上水」主页发起「光复上水」行动,号召200多名网民到上水集合。由于地点多次变更,到下午3点为止只聚集了20多人,而当场有30多名记者和50多名警员。示威队伍还遇上了反对示威的人士,并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示威者之后改往屯门。
下午4点,约50名示威者聚集屯门市中心,继而走向V City、屯门时代广场及屯门市广场。在V City周生生店内,一位看金饰的男子遭指骂,继而还击「我是香港人,你为何骂我?」一对拖箧的母女在V City商场外被示威者包围当成水客,即使母亲称是港人非水客,并开箧让示威者查看箧内的物品只有图书等物品,示威者仍以粗言秽语辱骂该母亲,同行女孩受惊大哭。更糟糕的是,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示威者,向一位内地长者的手推车踢去,货物散落一地,年轻人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示威者行至屯门公园,将在公园中玩音乐的李伟权老人误认为水货客而放倒在地。少数示威者曾转战尖沙咀,致使星光大道部分店舖落闸。到晚上11点,示威者才逐渐散去。
反对反水客运动的团体也在行动,多个团体于3月15日发起「反热血反暴力大游行」,向游行人士派发热狗,将矛头指向参与组织反水客运动的「热血公民」。游行由遮打花园出发,至添马公园结束。「爱港之声」、「紫荆行动」等七个亲建制团体则于尖沙咀钟楼集会,表达「反『港独』、反撕裂」等要求。他们要求警方严正执法,批评律政司和法院未严惩反水客示威者。
「北区水货客关注组」召集人梁金成,于3月22日在上水地铁站发起反水货客示威。但现场只有20多个反水客者,且同「保卫香港运动」的反暴力人士形成对峙。反暴力人士高喊「欺凌妇孺、认真衰格」等口号,批评反水货客暴力行为,要求法官重典治乱。
反水客运动所过之处,最直接受影响的是当街店舖。受本港媒体采访的诸多店舖都反映生意少了很多,少则三四成,多则六七成。「近年来元朗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没有水货客也都越来越多。」一位常住元朗四十年的居民在接受商业电台访问时,埋怨反水货者的行为比水货客更扰民。「水货客带来的滋扰70%,但你们下来搞事是140%,或甚至200%,是两倍多地令人反感。你们这样做有没有授权呢?你有没有民意调查一下,当区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支持你?」
反水客运动的暴力化,使话题的核心从水货客现象倒转到示威者的暴力行为上。本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在2月下旬电话访问了743名18岁及以上的本港居民,发现约五成半港人不认同近来连串「反「自由行」旅客」行动,只有一成六表同意。三月中旬,本港基督教协进会亦发表声明不认同反水客活动的暴力行为。
「冲击行动,理论不足,策略不明,想起就做,见人就闹,甚至没有底线,像一群蛮牛在追逐,杀错良民又死撑不肯认错,焦点模糊,讯息混乱,行动失去正当性,离民意愈来愈远。」 资深媒体人吴志峰在《明报》上的评论语,是典型的反对意见。
「比起世界上几乎其他所有地方,香港的政治运动是非常文明的,否则无法得到社会支持。『占中』运动中,一部分示威者把立法会玻璃大门砸坏,仅此而已,也让属于激进本土派的人民力量急忙与这些示威者划清界限。」张楚勇说。
尽管社会评论很差,但并未使激进泛民各党派与反水客者们划清界限。香港本土、社民联、人民力量、保卫香港自由联盟等一众激进泛民派系,于3月11日联合召开记者会,认为政府应负最大责任,谴责警方粗暴对待示威者,同时指出示威者暴力行为超越界限,造成反效果,呼吁示威者守护他人基本权利。而在3月25、26日的立法会辩论上,激进泛民议员仍将矛头主要对准港府。
3月2日,黄洋达在其网台上公开就光复元朗行动的冲突行为道歉,认为「热血公民「的带队人员「僵化」,现场指挥及调度能力差。郑松泰则表示,反水客示威者是否「闹错人」并非大问题,不应要求示威者道歉,因为示威者是受害者,也是弱势社群,不应把他们抹黑为暴徒或暴民,也不应以圣人的道德框架要求他们行动时认清谁是坏人。
面临全港压力的「本土民主前线」召集人黄台仰,于3月中旬承认反水客行动需要「暂时停止,检讨一下」。他不仅拒绝谴责运动中出现的暴力行动,仍一味指责政府多年来没有解决问题,他甚至称「本土民主前线」不会阻止参加者投掷汽油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