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由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媒体系列采访活动(陕西段)日前在陕西进行。记者葛冲摄。 【文汇网讯】(记者 葛冲 西安报道)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如何成功实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备受瞩目。多位文化专家日前在西安指出,「一带一路」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根本上要靠文化支撑,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建互学的丝路精神,也要依靠文化,因为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够促使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衔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陕西西安,曾是古丝绸之路起点。近日,由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梦想丝路」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陕西,举办「丝路讲坛」系列文化活动并深入西安、咸阳、汉中等地采访。在「丝路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上,多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一带一路」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探究陕西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的新活力和新气象。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日前已经出炉,中国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但「丝路文化传播大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丝路讲坛」上提醒,「一带一路」倡议要真正落实起来,恐怕还需要经过很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复杂情况,对此中国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演讲中,张国祚表示,当中国要进行国家文化传播的时候,一定要体现中国恰到好处的文化软实力,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要遵循四个字:「亲、诚、惠、融」,就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的「一带一路」提倡「文化包容」,要实现「民心相通」。张国祚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短期的行为。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大政方针,每一条真正落实到位都离不开文化。
张国祚指出,「一带一路」要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及中国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建互学的丝路精神,都需要靠文化支撑,因为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够促使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衔接,才能够使感情越来越清,心贴得越来越近,才能建立起友谊,而有了友谊一切事情才能够好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亦表示,文化传播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诸多项目当中的一项。贯穿亚欧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发展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央文史馆员、着名文化学者田青说,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中华民族塑造了大唐文化,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会帮我们建造一个更合理、更繁荣、更平等的世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可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