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环球时报6月23日发表社评,文章称汤家骅的个例告诉人们,「泛民」的捆绑投票形成了一种压力,迫使一些温和反对派议员支持了否决政改的极端行动。全文摘录如下:
香港公民党创党大佬之一汤家骅22日宣布退党,并辞去立法会议员,理由是公民党日益偏离它的创党理念。公民党是香港「泛民」阵营的主要力量之一,汤家骅昨天在记者会一度哽咽,他在上午发表的公开信中说,他原本希望公民党「成为与中央建立关系较为正面的首个民主党派」,可惜他发现这一目标无法实现。
汤家骅18日与「泛民」议员在立法会对政改方案捆绑投了反对票,他在投票之后迅速退党退会,是对自己真实态度的表达。他的个例告诉人们,「泛民」的捆绑投票形成了一种压力,迫使一些温和反对派议员支持了否决政改的极端行动。
香港立法会就政改方案投票前,极端反对派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声势,形成强制所有「泛民」议员投反对票的舆论氛围。本来很多人认为,特区政府是有可能在「泛民」议员中争取到一些支持票的,然而到了投票前夕,所有「泛民」议员捆绑投反对票看上去「大局已定」,原因就是反对派制造的压力超过了正常状态,使得温和的「泛民」议员必须跟着走,没有别的选择。
当有议员被迫违心投票,只能在投票后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时,民主就出了问题。香港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是非理性的,支撑这种非理性的是一系列恶劣的政治操作,包括用「占中」营造民意假象,通过「泛民」控制的媒体与西方舆论合作,为同中央对抗打气等等。
人们相信汤家骅违心投反对票的情况不是唯一的。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有其他「泛民」议员做出类似汤家骅的举动,恐怕不值得惊讶。
只可惜,好端端的「一人一票」政改方案已被否决,它对香港政治进程的伤害难以弥补。但是香港的日子还要过下去,反对派处理好同中央的关系仍是香港政治生态的重大课题。汤家骅22日的行动因此依然很有意义,它值得「泛民」派认真反思,对他们之前的激进做法进行清理。
香港不是独立政治实体,「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国」,香港反对派同中央的关系必须是建设性的,而不能搞成「逢中必反」的对抗。「泛民」派需要在《基本法》的大框架下寻找自己发挥政治影响的空间,而决不能把自己变成「倒中势力」,让自己凌驾于《基本法》和中国宪法之上。
在香港政改方案被否决后,「泛民」派应当接受当前的政治机制继续发挥作用,与其他力量一起帮助香港社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民生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上来。特首梁振英19日提出11项与民生和经济有关的拨款申请,这符合香港广大市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包括「泛民」在内的香港所有政治力量支持。
世界各地的情况表明,少数人激烈的政治主张往往不难包装成社会更大群体的要求,「泛民」派否决政改方案就是这样的典型情况。香港多数人支持通过政改方案,最后却屈从于少数人的意见。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不管怎么说,过去的一页应当翻过去,我们只需戳破必须戳破的谎言,清楚香港广大民众对发展民生的热切愿望,以及他们对无休止政治对抗的厌倦。「泛民」派尤其应从汤家骅的例子中看清这一点。我们愿意相信香港终能在内地的支持下走出眼下的困局,重拾令整个亚洲艳羨的发展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