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高忠 太原报道)「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这是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考察太原市城中村看到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太原市还有许多。
阻滞城市发展「痼疾」的城中村,在全国数量不少,而太原市的城中村似乎更具典型。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多年来,太原市城中村是懒政官员绕着走的是非之地、是贪腐官员频插手的利益之地。城中村乱象的诸多问题,与恶劣的政治生态紧密关联,如今已演变成170块阻滞太原发展的「结石」和「欠账」。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直言,城中村不拆太原就没有发展。6月13日,记者深入太原市进行探访。
村官变村匪 社会问题多
记者了解到,在太原的城中村,一些「村官」实为「村匪」,他们拉票贿选、侵吞集体财产、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行贿编织关系网、勾结官员权钱交易、敲诈勒索开发商……,成为长期盘踞的黑恶势力。
佔地140平方公里的173个城中村中,居住了95万人口,非法建设面积达820多万平米。每到采暖季节,太原市就被笼罩在雾霾中。60万吨的年燃煤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排放的烟尘都在冲次2万吨,成为大气污染的祸首。
偷盗抢劫、打架斗殴、上访闹事、吸毒嫖娼、垃圾围村……长期游离于城市管理体系之外的城中村已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既是城市问题的集中点,又是腐败滋生的焦点,民众深恶痛绝。
省委书记王儒林对太原市提出明确要求,「从城中村入手,倒查为官不为、治吏不严、违法违纪问题」。整治行动随即展开,56名政府官员落马、37名村官被抓、长期盘踞在城中村的12个黑恶势力团伙被打掉。36万平米违法建设被叫停; 256名刑案嫌疑人被抓获; 986人被行政拘留;123人被追责……
确定突破点 重塑新形象
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中,太原市城市化进程排名第27。而塌方式腐败和小官巨腐也制约着太原的经济发展,2014年GDP增长仅3.1%,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74。作为省会城市,这样的排名令人唏嘘。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向本报记者表示:「改革进入深水区、石头摸不到了,肉也都吃完了,摆在面前的都是「硬骨头」。城中村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是重塑市委新形象、干部队伍新形象、改革发展稳定新形象的突破点,是检验干部队伍是否担当有为的试金石,更是太原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富民强市极其重要,城中村不拆,太原就没有发展。」
家住郝庄村的宋伯说:「耿市长亲自到我家调查,需要什么样的房子,需要什么样的商舖,有什么困难,问的很细。这说明党委、政府是真正关心到我们的诉求。我们也自发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支持拆迁!」
记者获悉,未来五年,5400亿的投入,170个城中村将整村拆除。太原市举全市之力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大幕拉开了。重塑形象,也成全市民众的共同愿望。
山西省社科院院长李中元指出,作为省会城市,太原的发展定位和走向备受关注,其步伐和品位存在不少问题,省委极为重视。这次城中村改造中,太原市采取的措施前所未有,高起点、可持续、带动作用极其显着。
旧账今清算 名企纷湧来
曾一度居住10万外来人口的后北屯村,整村拆除已近尾声、晋源区3600个宅院已拆除……6月中旬,记者深入拆迁一线,感受该市城中村改造的温度和速度。
迎泽区区长冯原平向记者介绍,在拆迁过程中,由于区位不同、民众诉求不同、各区制定的措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不相同。
打造融资平台,用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被迎泽区政府定为城改工作的重中之重;万柏林区则由政府主导,与村民、开发商签订三方协议来保证村民利益和开发商权益;晋源区将城改地换算成建设量,「一把尺子量到底」;晋源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城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城改在法律的保障下阳光运行……一系列有效措施,让民众看到了希望。
家住下元村的王大妈说「原来村里也说过拆迁,可没有政府做主,我们不放心,补偿条件我们也不满意。现在好了,市政府来做拆迁,我们的心就放肚子里了。」
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告诉记者,城中村的改造已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从资源配置、公共设施、路网建设等科学布局,配套设施将整体跟进。
截止记者发稿时,华润、绿地、万科、恒大、中海、南海、保利……等一批实力企业看准了太原的发展机会,多家金融机构也已加入到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