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人民日报今日发表评论称,面对妻儿非分的要求,周永康等高级领导干部关键是在利益面前能不能稳住心神,做出符合良知和道义的取舍。全文如下:
读《史记·五帝本纪》,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尧。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放齐举荐尧帝的长子丹朱,说他通达事理,尧却认为他愚顽好斗;大臣讙兜举荐水官共工,说他民意很高,尧却认为他欺上瞒下。最后议到舜,大家都说这个人德行好、口碑好。尧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的德行到底如何。然后再交他几件事去办,看办得如何。结果舜的德行很好,事情办得很好。最后尧把位置禅让给了舜。
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病天下」还是「病一人」?不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个人得利,这就是尧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在今天来看,也应是对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际上就是对这种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和提升。但是,有多少领导干部完全能做到这一点,真正达到这种境界呢?
比如选人和用人,完全出于公心就不容易。用人不但任人唯公、任人唯贤,注重公论,而且还用干事来衡量,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遛。如此,百姓和朝中之人又怎能不口服心服。如果把官职当成私人财产,谁送的钱多就选谁用谁;如果把官职当成拉拢人心和搞小圈子的工具,谁忠于自己、谁是自己的人就选谁用谁;如果把官职当成福利,平衡关系、照顾情绪,谁资格老、关系硬就选谁用谁,那就不会选出舜这样的优秀干部。惟有坚持凭公论、凭实绩用人,不怕「病一人」,才能从党的事业出发选出好干部。
比如胸襟和志向,做到纯粹和通达也很不容易。尧那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至今读来仍令人震撼。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他最关注的首先是民生社稷,然后才是自己的儿子。不论是放在远古还是如今,这种胸襟都很了不起。现实中,我们有许多心存高远、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山还重的好干部,比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但也有不少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解决「入党为什么、为官做什么」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公」与「私」的站位问题。
面对妻儿非分的要求,周永康难道不知道替人非法获利会让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帮丁羽心等人承揽工程,刘志军难道不知道会恶化铁路系统严重的腐败现象?蒋洁敏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难道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是纳税人来替他私慾的膨胀埋单?这些浅显的道理,这些高级领导干部,自然是懂得的,关键是利益面前能不能稳住心神,做出符合良知和道义的取舍。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也许不是人人都会遇到「病一人」还是「病天下」这样的大问题,但人生一世,如何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怎样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做恰当的取舍,是时时刻刻都可能面对的选择。「私」不损「公」、「利」不乱「智」,觉才睡得踏实,「病」才不会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