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海巖 北京报道)2015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即将出炉,但实体经济依然低迷、资本市场连续暴跌的现实引发各界担忧,不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合组织发表演讲时传递出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放缓,但有比较充分的就业、持续增长的收入和不断改善的环境,7%的增速中国可以接受。当前,中国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专家预计,中国经济三季度将短暂企稳,四季度小幅回升,在中国经济去槓杆的宏观背景下保持证券市场平稳运转,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
保七是今年政府的年度预期目标,一季度GDP增速就降至7%的底线。与政府对今年有信心保七的预计一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下半年经济增长也相对乐观。刘元春指出,上半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超预期下滑,名义GDP大幅下滑,有效需求不足,大有开启新一轮萧条的迹象。但随着5月份「稳增长」政策的全面加码,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外贸回升、房地产投资触底以及消费小幅回暖的作用下于3季度触底,4季度小幅回升。
但刘元春强调,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短暂企稳后,「微刺激」效果将递减,2016年1季度GDP增速将会出现又一次较大幅度的下滑,而后触底的各种迹象开始显露。
刘元春尤其指出,近期,内地股市在短期的快速回落所带来的宏观冲击将大大超越以往的水平,直接导致股权融资计划踏空,影响中国债务率和槓杆率的降低,并令财富效应的破灭,可能导致下半年和明年的消费增速明显回落,亦可能冲击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
刘元春认为,如何驾驭目前中国这个脆弱的宏观去槓杆支点,在完成股票市场战略性融资和制度完善的同时,保持股票市场相对平稳的运转,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下半年,宏观经济的触底反弹、宏观政策的再次微调、IPO规模的全面放量、房地产市场的超预期回升都会触动中国股票市场脆弱的神经。
此外,在经合组织演讲时,李克强回应中国是否已可摘掉「发展中国家」帽子的问题称,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城乡区域发展、社会福利等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依然很长。中国清楚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下最大决心努力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目标。
对于未来政策,李克强表示,要加快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新增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且多数是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就业不减反增,而且青年人的就业稳定增加,靠的就是改革创新。
李克强还提出,中方愿将自身的装备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的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李克强说,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既采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也面向发展中国家就地生产装配,还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合作,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节能环保的装备、产能以及有保障的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也可以倒逼中国装备等产业升级,还可以带动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创意出口,实现「三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