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据央视网综合消息,GDP增长去年失速,今年上半年又倒数,东北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让人「操碎了心」。在新常态下怎样推动东北振兴,一直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关心的问题。半年之内,他两度「过问」东北经济,甚至专门去东北调研座谈,他的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重要论述,全面辩证地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得与失,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寻历史:一场「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
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西路2公里内9条铁轨,彰显着这座重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
东北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经济板块,长期以来担当着中国重要原材料、装备制造、重化工业的生产基地,以独有的优势支撑和引领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从2003年到2012年,历经10年振兴后,东北经济再现辉煌,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但结构性问题凸显,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枝独秀,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0%。财税来源中,房地产一业独大。
这是一场「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东北经济存在的问题。
问现状:振兴东北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陈旧的楼房,凌乱的工地,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也正如铁西区铁路两旁一般萧索。
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年GDP增长突然「失速」。为了遏制下滑势头,各地都出台了扶持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并拿出很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但是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
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GDP增速又在全国倒数,辽宁2.6%,黑龙江5.1%,吉林6.1%,成为地方及中央最担心的事情。曾经的经济重镇似乎在转型中迷失了方向。
继李克强在吉林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后仅3个月,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又在吉林调研并专门召开座谈会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紮实工作,加快振兴发展。
探病根:有「三期叠加」等全国原因,也有东北个性原因
「东北的落后产能问题太严重,转型是趋势使然。」辽宁某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感慨。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认为,东北去年的经济下滑是结构性下滑,东北三省的落后有着体制共性,是计划经济时代旧体制、旧结构留下的后遗症。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体制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政府、小市场,这也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之一。东北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习近平认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不过,他认为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下诊断:不唱「二人转」,做好「加减乘除」,破解体制障碍
「政府搭把手,其余交给市场。」沈阳市铁西区多数企业有着同样的诉求。
要想不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就要做好加减乘除。这就是习近平年初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开出的药方: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
「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东北经济存在的问题。他强调,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要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
在吉林考察座谈时,习近平从体制机制、工业结构、创新、民生等几个方面,为东北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指明了方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是东北振兴的治本之策,工业结构单一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