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杜法祖)屯门一对年幼小姊妹近期由于身体不适,被家人带到屯门医院求诊,院方诊治后在其中28个月大姊姊的尿液样本中,发现疑含有冰毒成份,于是报警求助,警方调查后以涉嫌虐儿罪将小姊妹的父母拘捕,消息称其中母亲疑有吸食冰毒习惯。屯门警区刑事调查队第四队已接手调查女童尿液含冰毒原因,包括是否曾被餵服或误服、又会否透过母乳吸收了冰毒。至于案中该对小姊妹,消息称警方稍后或会申请儿童保护令,暂交由社署照顾。
被捕夫妇分别43岁姓胡丈夫及其37岁姓罗妻子,二人同涉嫌「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扣查。夫妇与两名分别28个月大、及12个月大的女儿同住屯门良景邨,但两童均随母姓。消息称,有人分别染有毒癖及案底累累,曾涉藏毒、贩毒及爆窃等。
察觉两女「浑浑噩噩」母带求诊
警方消息称,屯门医院职员今午近3时报警,指两名到该院求诊、年龄分别28个月及12个月大的小姊妹,其中姊姊的尿液样本怀疑含有冰毒成份。警方接报到场调查后,拘捕两名女童的父母。消息称,小姊妹的母亲较早前察觉两名女儿精神有异,表现浑浑噩噩,而将她们带到医院求诊。有人接受警方调查时否认曾向女儿餵服冰毒,而12个月大的幼女尿液样本并无冰毒成份。
医生:母乳有机会带毒品成份
有儿科医生表示,假如母亲吸毒,其母乳亦有机会带有毒品成份。至于儿童若摄入冰毒,的确有机会神志不清而「浑浑噩噩」,长期更会对脑部发育有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心律,分分钟可夺命。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加洲一名27岁母亲疑在吸冰毒后,再为其6周大的儿子哺乳,儿子随后昏迷死亡。验尸确定婴儿死于「甲基安非他明」中毒(冰毒的学名),母亲被判监6年。
本港过往亦曾发生小童误服毒品致命意外,2008年12月,一名14岁男童在姨母葵涌家中借宿,期间误服姨丈放在雪柜内、以小麦草汁樽盛载的美沙酮,翌日昏迷死亡。2004年,一对分别3岁和16个月大的小兄妹,疑因为误饮父母的美沙酮,结果妹妹中毒身亡、3岁哥哥获救。
冰毒(methamphetamine)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或甲基安非他明,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称去氧麻黄素。外观为纯白结晶体,由于看似冰块,故名冰毒,毒性剧烈并且有很强的成瘾性。
服用冰毒后会有激动不安、抽搐、头颈左右摇䙓不止等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症状;短时间内会出现疲劳消失、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等虚假现象,但药效过后便开始出现精神反应迟缓、疲劳、乏力、头痛、头昏、心悸气急、全身难受不适等状况。如长期使用更会出现心悸、心率异常以及脑中风等严重反应,还会出现幻听、幻视等妄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