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国际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解析安倍逻辑:漂白历史 走向军政大国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8-30]

【文汇网讯】10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评论者文章《日本不能将现实与历史分开》,文章称:安倍深知历史问题的重要性,早就不满战后国际秩序和日本和平宪法对日本军事安全政策的束缚,立志要把日本变成「正常国家」。以下为评论详细内容:

中方一再重申,纪念抗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不针对今天的日本,更不针对广大日本人民, 与当前中日关系没有直接关联。迄今,中国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文章,其基调都是强调和平。

来自五大洲4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高级代表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将云集「9·3」纪念活动。这表明,国际社会与中国在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

相比之下,作为当年加害国的日本,其对待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态度显得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本来,如果日本处理得妥当,战后70周年完全可以成为日本与受害国实现和解的历史性机遇。但安倍领导的日本政府却选择了无视这次良机。

安倍也不是不知道战后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的重要性,然而他的理解和应对涂抹上了浓厚的日本右翼色彩。

仔细琢磨「安倍谈话」的潜台词,就可以看出,安倍急于甩掉历史包袱。安倍深知历史问题的重要性,早就不满战后国际秩序和日本和平宪法对日本军事安全政策的束缚,立志要把日本变成「正常国家」。

安倍遮遮掩掩地谈论历史问题,其背后的逻辑是,只要日本把侵略和殖民历史漂白,甩掉历史包袱,就可以让日本民众及其后代拥有自豪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走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之路,让日本回归强大,最终成为「正常国家」。

安倍这样做,归根结底就是企图将现实和历史分开。

就在日前,安倍又对媒体重弹「历史留给历史学家」的老调。

问题在于,事实一再表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总是给地区带来麻烦,一个不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并真诚悔过的日本对地区和世界都是隐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对历史的深刻认识,现实和未来都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模糊历史,也会让现实混沌,使未来盲目。

历史问题关乎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和中国人民感情。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保持压力,并非揪住历史问题不放,成心与日本过不去。

首先,日本远没有真诚对待历史。日本在侵略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反复无常,安倍是最新、最坏的例子,屡次发表错误言论,还参拜靖国神社,并对此毫无悔意。

第二,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构建互信、互利的中日关系。中方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闢未来,才能让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成为现实。历史上,凡是能够正确认识历史的日本政要,一般都积极支持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

第三,中国的坚定态度有利于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中国若是对基于错误历史观的日本言行熟视无睹,只会助长日本右翼的嚣张气焰,使日本在军事安全政策上与和平道路渐行渐远,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地区冲突和对抗。

安倍缺席中国「9·3」纪念活动,表明70年前的历史还在影响着今天的现实。「安倍谈话」可谓费尽心机,但错失改善与邻国关系的良机,到头来成了一大败笔。安倍想把现实与历史分开,只能是枉费心机。

      责任编辑:东方
解析安倍逻辑:漂白历史 走向军政大国      [2015-08-30]
日本执政党称抗议不影响安保法案审议      [2015-08-30]
12万日本民众包围国会 抗议安保法案      [2015-08-30]
海关截获4000支日韩美容针 或携爱滋病原体      [2015-08-30]
首尔举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活动      [2015-08-30]
安倍有麻烦了 10万民众下午包围国会      [2015-08-30]
曼谷爆炸嫌犯是为了个人复仇?      [2015-08-30]
日媒:赖斯访华或触及「猎狐」行动      [2015-08-30]
非洲38名少女赶赴国王选妃 遭车祸丧生      [2015-08-30]
波兰99%确定存在纳粹「黄金列车」      [2015-08-30]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