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海巖 北京报道)作为中国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商务部前官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李罗莎21日在北京指出,中蒙俄对于建设从中国京津冀进入蒙古国中心地带再到俄罗斯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已达成共识并正在积极商谈。此外,随着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中蒙俄开展水资源国际合作,将贝加尔湖水引向缺水的蒙古国南部及中国北方的「北水南调」工程存在建设的可能性,并建议列入国家战略规划。
李罗莎指出,国家发改委规划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条路线,东线经济走廊是从中国东北地区到满洲里再到俄罗斯和蒙古国,西线则是从中国京津冀地区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国和俄罗斯。通过多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线走廊已经形成从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的欧亚大陆桥,可以盘活沿线俄罗斯城市和港口,并为日本、韩国经过中国海铁联运国境出口欧洲、俄罗斯货物提供新通道。但从东线进入蒙古国的通道是不经济的,在境外绕行100多公里才进入蒙古国东部的乔巴山,而且还不是蒙古国的中心地带。因此,构建一条连通中国、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非常必要。不过,目前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实际并未成型,是「一带一路」中的战略短板。
李罗莎认为,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首先是建设中蒙俄国际铁路大通道,可以依赖已有的线路构建,比如通过京津冀、呼包鄂、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这条国际线路,形成中国京津冀进入蒙古国中心地带最近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这将是一个穿过蒙古国境内的亚洲邻太平洋地区通往欧洲最短的新欧亚大陆桥,通过西线将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从亚洲到欧洲潜力巨大的北方大通道。
李罗莎还建议,从蒙古国南戈壁省世界上最大的铜矿OT矿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矿TT矿出发,修建南向专门的铁路通道,进入内蒙古后并入中国铁路网。目前蒙古国OT矿和TT矿出口只能通过卡车运输到中国或经过漫长曲折的铁路通往俄罗斯东部出海口,专用铁路通道的建设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中蒙对于这个合作已商谈很多年并取得一定进展。
此外,李罗莎还提出,随着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开展水资源的国际合作,大规模将包括色楞格河河水和贝尔加湖湖水在内的蒙古国北部及西伯利亚的丰富水资源,引向非常缺水的蒙古国南方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建设这一「北水南调」工程有可能性及必要性,应列入国家战略长远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