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分析人士看来,极端派出现并公然闹事正是「佔中」的恶果之一。香港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称,「佔中」一周年,见证极端派如何炼成。原来「佔中三子」的剧本被极端派偷走,绑架了这场运动,也改变了香港的政治生态,以黑白二分、族群仇恨的论述,解释香港的贫富悬殊。极端派强调「勇武制暴」,将公权力与法治妖魔化,也在泛民内部制造了「寒蝉效应」,排挤了理性讨论,引爆了「后佔中」的「鸠呜」行动与港大「暴冲」事件。极端派的狂飙,在香港社会带来不少后遗症,最突出的就是那种虚无主义的哲学,但求目的,不择手段。
香港《成报》27日称,「佔领」行动打着堂而皇之的争取「真普选」口号,却害苦不少居民和商店。旺角街坊会主席梁华胜直言,「鸠呜团」示威者现在依然经常到区内呼喊口号,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梁华胜说,现在旺角的营商环境变得愈来愈差,「争吵那么多的时候,来香港,不如去日本、韩国或欧洲」。
香港城市智库召集人、观塘区议会议员洪锦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过去一年,访港游客人数减少,零售业下滑,对香港的经济打击不小。更重要的是,少数激进分子的行为越来越「出位」,干扰了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了商户的经营,抹黑了香港的国际形象。洪锦铉特地向记者强调,「占中」分子只是香港一小部分人,绝大多数香港市民在看待这一事件时是较为理性和平静的。
「『佔中』冲击香港核心价值」,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叶国谦在香港商业电台的节目中表示,「佔中」给香港社会带来的种种伤害至今未能完全修复。「佔领」行动触动本港很多价值,包括社会和谐、包容、尊重以及法治精神等均受到很大冲击,所谓「公民抗命」亦令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和撕裂。他还表示,「佔领」运动以及「本土派」的行为触动中央,令中央对香港态度转趋强硬。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表示,看不到「佔领」行动获得市民支持或同情,而行动亦无法争取到普选,唯一「成功」之处,是令一众反对派议员捆绑否决政改,使政改进程被推迟至少五年,「佔中」令香港社会「没有了方向感,不知道怎么走」。
众多香港媒体也在反思「佔中」带来的长久危害。《明报》网站27日刊发了一组回顾「佔中」的图集,并写道:「2014年9月28日— 2014年12月15日,79天的事情,之后,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香港;之后,香港撕裂成两大阵营……」《大公报》称,「佔领」后时代香港社会争拗依然不断,竞争力已严重受损,「佔中」埋下无穷后患。美国《国际日报》称,「佔中」之后,香港各项国际排名明显走下坡。今年8月,经济学人智库公布的全球宜居城市调查报告,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大跌15位至第46位。香港得分中以「社会稳定性」这项跌幅最大,由95分跌至8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