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据新京报9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对于所有的旅游城市而言,黄金周等假日是发展假日经济、提振本地经济的好时机,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日常管理的大考。全文如下:
伴随着黄金周的「旅游潮」,游客们对国内某些旅游城市的「宰客潮」的吐槽,也在黄金周过后在网络上集中爆发。青岛「38元虾」、「天价蟹」以及别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宰客事件,一如当年被热议良久的三亚宰客事件一样,让很多游客表示「心灰意冷」。
与国内旅游「宰客」新闻相伴的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日益火爆。上海边检部门7日发布的黄金周前六日口岸出境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长假前六天该口岸日均出入境游客10.59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其中赴日本、泰国、欧美等线的流量增长迅猛,尤其日本同比剧增68.53%。
虽说境外游景点对中国游客来讲,依然具有「新鲜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出境游的第一动机。但从普吉岛、巴厘岛等新老「水清沙幼型景点」继续热门来看,则和这些景点与类似国内景点间性价比的「剪刀差」拉大不无关系——在青岛、三亚、丽江等屡屡曝出「宰客」之类并不新鲜「新闻」,且游客们还不得不忍受人、车拥堵,环境卫生肮脏,吃、住、行的差强人意,「明码实价」且有可能更便宜的普吉岛、巴厘岛们却拥有更清洁的海水沙滩,游客们自会用脚投票。
尽管,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公布的长假旅游业绩仍然势头喜人,但是,在宰客丑闻和境外游火爆的新闻对比之下,国内旅游也已经隐藏着新的危机。事实上,在「青岛大虾」的丑闻曝光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干吗要在国内这些城市找罪受,有这些钱去日韩已经足够了。异域特色的风景与良好的旅游市场、法治环境,使得境外游对国内游的可替代性越来越高。更何况,国外一些航空公司的折扣优惠,也大大节省了路费开支。
在此之际,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宰客只是一个旅游城市的个别现象,绝大多数的商家是好的。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游客并不这样想。这无助于改善我们的旅游业态,更无助于增加竞争力。
平心而论,诸如宰客、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等国内热门景点存在的问题,境外许多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过或存在着。但成熟的旅游城市,会从法律、行业规范等多方面约束从业者,净化市场,这样,旅游市场会具备较强的自我纠错和自升级能力。而全球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又迫使各旅游目的地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唯恐「肥水」外流。
反观之,某些国内旅游热点城市的相关管理者、旅游从业者往往以「黄金周客流大」,作为自己监管不到位的理由,这是站不住脚的。在境外很多旅游景点,旅游旺季的客流密度更高、冲击力也更大(如法国的「度假季」和北美的「年末假」),但彼时却也是他们市场调节规律效力得到更充分发挥的时段。各地倘不能有所改进,视游客权益为根本,那么,无异于为渊驱鱼,只会把越来越多的国人赶往境外。
国内旅游环境的持续恶化,恐怕也难以吸引境外游客。现在,中国赴日游客和日本赴华游客数量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失衡。最终就会形成旅游赤字。
「黄金周」等假日是发展假日经济、提振本地经济的好时机,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日常管理的一个大考。无论是整体法治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会影响消费者选择,而「旅游红利」也自然会跟着消费者「用脚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