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学习大国微信公共账号报道,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年后的2015年10月14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全文1万4千余字。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严厉批评了哪些怪现状?
1、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2、低俗氾滥:把作品当「摇钱树」、当「摇头丸」
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复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
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
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
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
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
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3、浮躁之风: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
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慾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
4、作风漂浮: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下基层
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5、价值观缺失: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
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6、崇洋媚外: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7、钻进钱眼: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8、吹捧奉承: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