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我们国内的产业面临升级换代,制造规模已经是第一,要再上层楼,缺乏的就是研发能力,」林宁说,「中英之间还有一个领域潜力无限,那就是英国研发和中国制造相结合。」 【文汇网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英首席代表、英国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林宁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来电的都是希望能参加英中工商峰会的企业家。「对不起,名额实在有限,目前是在削减名额。」林宁抱歉地婉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将于10月21日召开的这场峰会,因为习近平主席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亲临而受到各方瞩目,受会场所限,中英双方各自只能有175名企业家获得入场券。
「以往类似重大活动,我们还能从英国方面争取到一些名额,但这次他们的名额也远远不够用,中英企业家报名非常踊跃,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林宁在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办公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他上个月刚完成将英国中资企业协会完成身份变更,正式注册为更规范并具法律地位的「英国中国商会」,后者目前有160多家会员单位,包括中石油、华为、中行等在英所有最知名中国企业,是唯一代表中资在英企业的商会组织。
这几年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出现井喷式增长,英国正是重要目的地之一。目前在英国的中资企业,官方说法是600多家,但林宁感觉,实际数量可能后面再加个零都不止;而且这些中资背景的公司在英国实力越来越强,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按照当地规模和经营额,在英国本土都要算大公司。
这次英中工商峰会的中方主办单位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英国中国商会参与筹办。据林宁介绍,这次随习主席来访的企业家份量极重,很多国内各领域最大公司的一把手都过来了,人数是随习主席访美的重量级企业家的一倍。
因为企业家反响非常踊跃,中英双方报名远远超过预定名额,双方在很大努力调整。
「在这175人里,只有个别超大企业获两至三人名额,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董事长一个人来,」林宁说,「正式代表团的175之外还有许多企业家来英,总数超过900人。」
至于能在峰会上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约的项目,也是精华中的精华,从大批项目中精挑细选出来四至五家,必须是有典型意义、能代表宏观趋势的项目。
林宁表示,通过上述项目之一,有一点会体现出来,就是中英合作走向第三国市场。「英国的这一优势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他说,「中英合作走向第三国,英国有着其它国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林宁并未透露具体是哪个项目,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随后从其他渠道了解,届时中石油有望与英国石油(BP)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国及其他地区合作开发新项目。目前两家公司已在伊拉克合作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我们经常讲要『跟国际接轨』,其实这个『轨』,现在世界经贸体系的规则,最初就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中英国人打下的基础,欧美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游戏规则。」林宁说。
他还提醒,当年英国工业革命后在全球形成的贸易网络等基础和法律体系,至今还在影响这些地方。而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是联合国之外全球第二大政府组织,英联邦成员国之间虽然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发展程度不同,但有相似的贸易、法律等体系,而且这个组织现在还在正常运作,每两年开一次首脑会议,英国在其中还是起到核心作用,甚至英女王还是很多成员国的元首。
「中国企业如果直接去敲这些国家的门,不一定行,或者说可能需要适应很久,」林宁说,「但如果跟英国公司合作一起去,就不用敲门,可以说能『无障碍』进入这些市场,更容易立足海外发展。」
此外,英国企业长久以来积累形成的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也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学习。在他看来,英国现在实力虽然比不上美国,但在经商领域的优势要超过美国,中国企业跟美国公司一起合作到别的国家不见得路会更容易走,但跟英国公司合作到第三国就会便利许多。
谈到这次来英国的企业是以实体经济领域的为主,林宁表示,国内有种误解,认为英国实体经济不行,是靠金融服务业等来支撑,但实际上,英国是因为经济层次水平发展到现在,加上人口、市场等因素,很务实地选择从事自己的优势产业,但以其经验和技术,是「可以随时启动某一个行业来为自己服务」。
「英国现在只保留对自己最有经济效益的一些产业,但不是说不能生产别的。」林宁说。他举例,普通中国人不了解英国的军工实力,实际上英国在军工行业的实力可能仅次于美国,能生产最尖端的军工产品,很多产品虽然自己不生产,但研发、管理和服务能力都还保持着,只要有需要,比如别的国家不能提供,英国可以很容易恢复在该领域的生产能力。而且,现在很多产业在英国已有回归趋势。
「我们国内的产业面临升级换代,制造规模已经是第一,要再上层楼,缺乏的就是研发能力,」林宁说,「中英之间还有一个领域潜力无限,那就是英国研发和中国制造相结合。」
英国研发能力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如果按人均算,还要超过美国;但英国的弱势是研发能力市场化方面不如美国。有多少人知道,电脑和因特网其实都是英国人发明的,被美国人发扬光大?林宁认为,在将技术专利转化为产品方面,中英两国可以说是「天然盟友」,这个领域虽然已经合作了不少,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以这次习近平主席将去参观的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所为例,」林宁说,「石墨烯的意义我们国内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把它讲成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契机都不为过,最低程度讲,它也将引领整个经济领域的材料革命。」
目前曼彻斯特大学周边已经聚集了世界各地来的一两千家研发机构,专门从事石墨烯各种应用研究,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也参与到这场历史性的探索中。
林宁建议中国企业多来英国看看,不一定只盯着高精尖领域,包括低端制造业,只要管理得当,也有中国企业在这里生存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