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记者 海巖 北京报道)在「双降」的同时,中国央行23日宣布,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金融市场主体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主协商确定各类金融产品定价。但央行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在一段时期内央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央行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已成熟。此次改革之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
央行认为,中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已显着提升,存款定价行为总体较为理性,已形成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主要商业银行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预期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靴子」落地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
央行同时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对于短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各类金融市场则以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利率定价。
央行还表示,在一段时期内央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完全建立前,央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可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优先赋予利率定价较好的金融机构更多产品创新,以及贷款基础利率(LPR)等市场利率报价资格,并对高息揽储、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机构予以自律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