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翁丽娜)香港再多3个法定古蹟,使数目增加至111个。政府23日宣布根据《古物及古蹟条例》,将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塔、扫杆埔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及西营盘旧精神病院立面列为法定古蹟。古谘会成员林中伟接受本报访问,指以建筑角度而言,运用花岗石块砌成的旧精神病院外墙至为特别,加上立面连接西营盘社区综合中心,有潜质活化成咖啡店。
位于高街的旧精神病院于1892年落成,最初用作国家医院人员住所,其后为解决邻近精神病院人满之患,于1939年改建为精神病院女病房,直至1998年,再重建为西营盘社区综合大楼,但保留了极为罕有的花岗石立面。现存旧精神病院的立面呈L形,内有宽阔的游廊,并设有熟铁栏杆扶手。
林中伟认为旧精神病院的立面,是香港现时少数存在的大面积花岗岩建筑,属于「非常罕见」,故此其建筑价值高于其余两个。他又称,立面之内有宽阔的游廊,适合发展成为咖啡店,但建议当局放宽《建筑物条例》,否则为了条例,要升高扶手或加装升降机,等于破坏了建筑物。
位于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山花园的讯号塔,楼高4层,外墙以红砖为主,配上浅色石构件,带有浓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讯号塔于1907年由香港天文台兴建,以摆放原置于附近前水警总部圆屋内的时间球,是本港两座专为向海员及市民准确报时而兴建的建筑物其中之一。讯号塔内的时间球于1908年至1933年提供报时服务。
位于铜锣湾的马场先难友纪念碑于1922年兴建,以悼念1918年2月26日跑马地马场大火中的死难者;马场当日正举行周年大赛第二日赛事。纪念碑位于扫杆埔现时香港大球场位置上方的山坡,是全港唯一为这宗灾难的遇难者而建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整体设计糅合西方古典建筑与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极具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