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首页 > 即时新闻 > 即时中国 > 正文
【打印】   【推荐】  【关闭】  

「藏独」「疆独」向默克尔发公开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0-30]
放大图片

热比娅(资料图)

【文汇网讯】环球时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访问中国,「大赦国际」等所谓人权组织闻风而动。这家经常向中国发难的组织与臭名昭着的「世界维吾尔大会」及「世界声援西藏组织」日前联名给默克尔发公开信,要求后者在访华期间提出「对中国司法现状的担忧」,表达「对被打压维权律师的支持」。

流亡西方的「藏独」和「疆独」组织看来最近加强了学习,用上了「司法现状」和「维权律师」等新词,还与大赦国际搞到一起「抱团取暖」,联合挑事,蛮是有趣。

对中国大陆数量庞大的公众来说,西方领导人每次到中国访问时总要像唸经背书一样谈谈人权问题,有些怪怪的。尤其是他们说的人权与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权利常常不是一回事,比如中国人最关心社会公平,包括受教育公平、医疗资源公平等,还希望居者有其屋,人人老有所养等等。

中国人还要求法治,希望言论开放,国家治理更加民主。关于这些,国家有种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也的确有些治理层面的问题需要破解。民主、法治这些词汇都进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怎么做好,中国社会比任何外部力量都更加关心,也在实际探索并努力。

外国人向中国一谈人权,指的往往是为挑战中国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而触犯刑法,并因此坐了监狱的极少数人。给我们的强烈印象是,他们不是关心中国人权基本面的不断改善,不是关心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福祉,而是要帮助能数得过来的与中国体制搞对抗的人,他们是要以这种方式找中国麻烦,逼中国采取不适合自己的国家治理方式。

很多西方人说,他们是真诚关心中国人权,对有些「异见人士」遭到关押看不下去。但他们显然不了解那些「异见人士」究竟做了什么,不知道他们并非有「异见」而被抓,而是因为他们从「异见」出发,采取了中国法律禁止的行动。

对中国有误读,可以理解。毕竟世界这么大,能大老远地读懂中国不容易。然而那些强烈主张干预中国的西方人总该识趣些。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既不是八国联军的时代,也非中国一穷二白,从资金到技术什么都得求着西方。

中国很尊重德国,还有英法等欧洲国家,但实事求是说,它们当中还有谁有资本对今天的中国指手划脚?我们不说它们在贸易上都「有求于中国」,要知道中国如今的GDP已经超过德法英三国的总和,但至少大家彼此应是平等的吧。想想看,让这些国家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与热情的主人一见面就板起面孔,训斥中国的人权问题,他们好意思吗?这不是为难他们吗?

中国社会如今自信了,知道西方有个别领导人访华谈「人权」的怪癖,因此对来访领导人要硬着头皮说句「人权」回去交差,有那么点同情和怜悯。怎么办呢,中国社会看来比在后面逼那些领导人的社会大度些,有时也就谅解了他们。

不知道西方社会是否清楚他们的领导人在中国谈人权的极度尴尬,知不知道这就是一出已被演烂的戏。如果他们没有勇气捅破这层窗户纸的话,我们在这里算是帮他们捅破了。

      责任编辑:陈梦怡
李克强和默克尔为啥看重残疾人合作      [2015-10-30]
李克强与默克尔的「老友记」      [2015-10-29]
李克强默克尔小范围会谈「严重超时」      [2015-10-29]
李克强默克尔会谈 签署13个合作文件      [2015-10-29]
德总理29日访华 习近平将设晚宴招待      [2015-10-28]
默克尔访华将与李克强造访乡村小学      [2015-10-28]
媒体戏称默克尔开会遭「壁咚」      [2015-10-27]
默克尔遭「壁咚」何人如此大胆      [2015-10-26]
外交部: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访华      [2015-10-23]
默克尔有望再访华「创新」成议题      [2015-10-07]
  即时新闻今日排行
  图片专辑
香港学子探寻「三少民族」多元文化魅力
聆听草原儿童天籁 感受曲棍球魅力
港生访中车四方 亲身感受「中国速度」
港生访潍坊高新企业 感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启用。从深圳和广州坐高铁,分别仅需15分钟和30分钟便可到达香港,形成「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对此,你认为:
香港将融入内地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经济发展。
香港如未能处理好一地两检问题,高铁作用不大。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