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片
 台湾诸罗山金光木偶剧团在泉州国际木偶节上的表演。 【文汇网讯】(记者 黄瑶瑛 泉州报道)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近日在福建泉州举办,来自台湾的明兴阁木偶剧团以及诸罗山金光木偶剧团应邀参演,木偶戏最早是从闽南地区传入台湾的,如今两岸的木偶交流早已成为常态。
明末清初,闽南地区的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跟随移民的脚步传入台湾,并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中。正是由于泉州提线木偶有着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与成熟完备的演出规制,因此,台湾木偶戏对母体文化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源源不断的营养输送。但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两岸隔绝,艺人交流全部停滞,提线木偶由此在台湾开始走向凋零。
1986年,台湾布袋戏名角李天禄在观看了泉州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在日本大坂和东京表演的录像后,决定把他的两个儿子陈锡煌和李传灿送到泉州,投师在黄奕缺门下学艺。据黄奕缺生前回忆,「他们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对艺术虔诚、执着,学习又特别勤奋,令我深感钦佩。」
为了让陈锡煌和李传灿学到更多木偶戏,剧团特地把他们表演的《巧遇姻缘》重新改编再配上音乐,制成磁带让他们带回台北。黄奕缺还赶制「生」「旦」两个木偶送给他们。这次拜师活动和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开创了闽台木偶艺术交流的先例,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赴台至今,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已经到台湾演出23次了,演出遍及台湾的城市农村。到台湾访演成为泉州木偶剧团一个常态性的工作,这在大陆木偶剧团中可谓绝无仅有。
「木偶戏对语言的依赖度较低,泉州木偶戏保留很多闽南古文化,即使语言不通,艺术魅力本身就能征服观众,观众接受度很高。因此,泉州提线木偶是共享两岸文化记忆,加强彼此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