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新京报报道,自昨日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据人民日报报道,会议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融为未来一年的务实举措。而备受瞩目的,还有此次会议对供给侧改革的态度。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在此节点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受到广泛关切。正因如此,学界业界对此次会议将释放的信号进行了充分解读,如「供给侧改革将成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等。而无论是本月14日中央政治局在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因供给侧改革的推行将「促改革」从传统5个「统筹兼顾」单拎出来重点强调,还是此次会议透露的风声,都让公众对供给侧改革及其作用抱以期待。
都知道,时下我国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而「十三五」经济增长不低于6.5%的预期目标又要求,要充分发掘新动能在「稳增长」上的驱动功能。而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更充分激活新动能的有效路径。事实上,2015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喜忧参半,行业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就是堪忧之处,而供给侧发力正是对症施治之方。中央政治局明确,2016年中国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将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是着眼于此。
供给侧改革,改革的一个侧面就是「挤出」。在眼下市场生产体系出现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下,这就需将「市场出清」摆上桌面,尽管说,对高消耗部门、产能过剩部门和「殭尸」企业「出清」代价不小,可忍受「出清」阵痛,也是通向市场效率提升的必由之路。
改革不只是「挤出」,还有通过制度优化实现对资源最合理的调用。得看到,此次会议大幕开启,打响冲刺全面小康「发令枪」,这也指向了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当前我国农村落后面貌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决定了供给侧亟需改革的领域潜力很大。就拿住房来说,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化解房地产库存,就不失为有效措施。
供给侧改革,不意味着需求端改革的停滞,而是要「两头促进」,让需求侧、供给侧联动,以推动更广泛的结构优化。明年经济工作需求侧继续发力,关键在于用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刺激需求工具。而相较于需求方面政策调整效果,供给方面调整见效较慢,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大水排灌」的方式,而注意定向调控;而为了使长期、中长期结构调整能够到位,还要注重人才培养。
如果说,2016年经济发展需更多地用供给侧改革开路,那供给侧改革本也需要某些条件拱卫。比如,依靠创新驱动,完成经济动力转换调整;利用好因特网新经济这一创新先导力,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都离不开因特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和感应技术创新等;还有,需要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关键点、打歼灭战和组合拳,而供给侧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抓手。相信在此次会议的统筹部署下,相关改革会被导向深入,并助推中国经济更稳更健康地迈向下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