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大港大参与的大亚湾项目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7-01-09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记者 刘凝哲 北京报道)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历来是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中的焦点之一。2016年度这一奖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团队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得。「中微子物理可能是粒子物理的未来,大亚湾的实验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是美国《科学》杂志对这一成果的评价。「香港中文大学、港大都参与了大亚湾项目,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王贻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参与大亚湾项目令香港高校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中微子振荡是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即一种中微子在飞行中自发变成为另一种中微子。1998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对应于q23),2002年发现太阳中微子振荡(对应于q12)。这两项成果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有微小的质量,是目前唯一的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实验证据。

寻找对应于混合参数q13的第三种振荡模式是中微子研究的必然。q13的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物理研究的未来发展,并和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相关,也是粒子物理学28个基本参数之一。以王贻芳为首席科学家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组于2003年提出了原创实验方案,2011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实验装置,2012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取得重大成果:发现对应于q13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确实存在,并精确测得其振荡幅度sin22q13约为0.09。

王贻芳团队的成果论文发表后,国际着名科学杂志和媒体发表报道与评论上百篇。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称「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是粒子物理的未来,大亚湾的实验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因在中微子振荡上的基础性发现与探索,揭示了超越甚至远远超越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前沿」,王贻芳等大亚湾项目组与另外4个实验组分享了2016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由来中国、美国、俄罗斯、捷克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38个研究机构、约270名研究人员组成。

责任编辑:吴筱惟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