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 港科学界创纪录揽11项大奖

2017-01-09

【文汇网讯】(香港文汇网记者 刘凝哲 北京报道)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9日在北京召开,在获奖项目数量总体减少的情况下,香港科学家揽得11项大奖,创下历年最高纪录,显示出香港强劲的科研实力。无论在基础研究、医学等香港传统优势领域,还是重大工程、环境保护等新兴技术合作方面,香港科技界今次都获得国家级的肯定。「香港此次获奖项目很多,在我看来非常正常」,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是香港科研水平的客观体现。两地合作获奖项目的增多,则显示出两地密切科技交流、联合发展的态势。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香港科学家独立完成的三项研究获二等奖。分别是香港浸会大学汤涛教授(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团队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团队的《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

此外,香港大学张彤教授参与的《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香港理工大学陶大程博士参与的《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及方法研究》,及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陈关荣参与《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度香港科学界不仅在传统优势的自然科学奖上大有收获,更在以往成绩并不突出的技术进步奖项中获得5项大奖。技术进步奖的获奖项目,都是由两地多机构合力完成的,不仅显示出香港科技界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更反映出两地工程技术合作日趋紧密。「现在香港和内地联合起来做的,跟以往比是多得不得了」,亲历国家科技奖励评选过程的陈志敏表示,能够真切感到香港科研界的影响力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幅提升。

在科技进步奖方面,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的 《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香港理工大学参与的《广州塔工程关键技术》,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的三个项目《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 《慢性肾病进展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视网膜疾病基因致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应用推广》获得二等奖。此外,澳门大学参与的《中草药DNA条形码物种鉴定体系》,亦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SalviNg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