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袁国强批法治民意遭滥用

2017-01-09

【文汇网讯】(记者 郑治祖)反对派经常高举「法治」的旗帜,但就对特区政府依法提出的检控以至司法复核,一律称之为「政治迫害」,包括最近的「渎誓四丑」案。律政司司长袁国强今日不点名批评,有部分人为了增加政治筹码而批评当局所作的、恰当的刑事检控,罔顾证据及法院的判决,更声言当局在执行香港基本法下的庄严责任是「漠视民主」,「尤如选民的支持可化作无视法定要求的盾牌。」他强调,漠视法律责任及不恰当的政治化批评,与法治是背道而驰的。针对有人人身攻击法官或其他执行法律的人士,甚至寄送具威吓性物品,他强调说:「所有此类不当行为必须遏止。」

袁国强在2017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上致辞时表示,社会随茧o展变得复杂,社会上不同利益可能不时会出现冲突,而法治则是守护和平衡不同利益的最终制度。同时,随荍韟n的教育及资讯自由,特别是社交媒体和因特网的普及使用,公众人士更明白其权利及更积极参与有关法律议题的讨论。有时候,讨论变得两极化和政治化,加上「一国两制」是个崭新概念,在落实基本法时出现意见分歧是自然不过的事。

选择性接受判决误导市民

他引述特区终审法院常任法官霍兆刚最近一篇演说表示,「在香港有一趋势,诉讼当事人往往口号式地借用『法治』一词。因此,在一些司法复核案件,声称一个决定或一政府部门的行为违反法治并非闻所未闻。在其他案件中,双方均指法院的裁决若对他们不利,则是不符合法治。」

霍兆刚在演说中举例,「在香港的媒体,有不少文章论述2014年『佔领』事件的检控。部分支持当中结果,部分则作批评。不同人士当然会有不同观点。但当看到评论员只因他不同意某个结果,便指该结果符合或不符合法治确实令人沮丧。如斯评论每每向读者灌输法治的错误印象。倘若这些印象开始生根,必定会对法治造成损害。」

拿选民支持当违法护身符

袁国强批评,社会有部分人,包括曾受法律培训者为了增加政治筹码,不时以法治作为口号。「这情况确实不幸。恰当的刑事检控有时被这些人士批评,只因他们支持被告的政治立场,而完全罔顾证据及法院的判决。同样地,执行基本法下的庄严责任,则被形容为政府漠视民主,尤如选民的支持可化作无视法定要求的盾牌。当然,维护法治必须时刻警惕,政府的行为亦必须受到监察和批评。但漠视法律责任,以及不恰当的政治化批评,无疑与法治背道而驰。」

他引用特区终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说过「人民行使对法庭的判决进行评议的权利时,必须是负责任的」,强调针对法院的评论,必须是客观及理性的,「要达致这目标,不应单以一己的政治信念作为评核司法判决结果的准则。反之,焦点应放在判词中列举的理据。除了公开公义和程序公义,司法理据是普通法的基石。因此,与其以非法律(例如政治)理由去攻击法院判决,应尝试探究和理解判词中的理据。」

人身攻击威吓法官须遏止

袁国强坦言,香港有部分人不时超越界线。「有的质疑法官的判决是否受其政治偏见所影响;亦有以粗言秽语对法官作毫无根据的人身攻击。更有甚者,有人向法官或其他执行法律的人士寄送具威吓性物品。所有此类不当行为必须遏止。」这些行为,将削弱公众对司法机关的尊重,损害法治的根基,「为了香港的利益,必须全力防止这趋势侵腐法治的基础。」

责任编辑:于岄鸣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