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那年春晚·奚秀兰】万紫千红别有春

2017-02-12
采访前,奚秀兰赠送个人专辑给全媒体新闻中心(刘晓宇摄)采访前,奚秀兰赠送个人专辑给全媒体新闻中心(刘晓宇摄)

【文汇网讯】(记者刘晓宇)采访奚秀兰两次,第一次,她荇蝚黧藏銂涤w织短外衣,内衬金色星星装饰的白毛衣,搭配桃红口红,划的是当下流行的「咬唇妆」;次日,她和我们约定展示参加中央电视台1984年春晚时的装,戴上了薑黄色的毛毡贝雷帽,珍珠耳环,棕色长风衣上绣蚨踳o的牡丹,眼影也换成了呼应帽子的橘色系。

拍摄前她总是会问:「我这个角度可以吗?」得到肯定回答后,仍是要对镜确认一番。

这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要求自己保持美好状态的女人,从外貌到歌喉,工作到家庭。她说自己唱了50年,又匆匆赶到采访地,「条气都未顺」。一开嗓,嘹亮悠扬的黄梅调仍是艳惊四座,寂静全场。

鲜花开放满天庭 满天庭

万紫千红 万紫千红别有春

采得仙花下人世 好分春色到凡尘

……

离乡廿载 春晚登台

这首安徽黄梅调《天女散花》,是奚秀兰84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演唱的三首歌曲之一,她是首位登上春晚的香港人。1962年,12岁的奚秀兰从安徽到香港与父母团聚,从此近廿载阔别故乡,未近内地。

奚秀兰最初接到春晚导演组的邀请时,心中是充满矛盾的。她说,「当时身边人好多都阻拦我去参加春晚,他们觉得中国内地刚刚开放,人们的信心不是很大。」有些朋友甚至说:「那边好落后,你去了会很失望。」奚秀兰坦言,当时自己的心情一时有些彷徨,到底去还是不去?

■奚秀兰与丈夫谢嘉亮(资料图片)

她回忆起自己79年去广州拍摄,「大街上只有两个颜色,工人制服的蓝色和绿色。」要去公园录制歌曲MV,公园竟然是不开放的。奚秀兰感慨,「封闭了二十年,现在突然间说开放,竟没有人相信。」甚至有人告诉她,去了春晚就要付出代价,「说以后东南亚或其他地方可能会封杀你,不让你去演出,你就变成了左派。」

当奚秀兰犹豫时,她的父亲和丈夫促成她下定决心。奚秀兰的父亲是位成功商人,50年代时带领家人来港定居。「爸爸觉得值得,因为他好怀念自己的家乡。」而她的丈夫谢嘉亮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奚秀兰没有料到他会坚定地对自己说:「既然中国内地开放邀请你去,你就真的要去。」

■1984年春晚上的奚秀兰(资料图片)

奚秀兰在1984年的春晚上唱了三首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和《阿里山的姑娘》。晚会上,她用带有香港口音的普通话介绍自己:「我是位安徽姑娘,我也是非常想念我的家乡。」她一身红衫,高叉的下摆露出七分的浅蓝牛仔裤,蹬着一双金色高跟鞋,在台上载歌载舞,明艳动人。有趣的是,不少观众因为她唱了台湾民谣《阿里山的姑娘》,误把她当成台湾人。

■1985年春晚,奚秀兰演唱《故乡情》(资料图片)

1984年的春晚让奚秀兰看到了改革开放后蓬勃生机的中国。她优美的歌喉和载歌载舞的演出,为那年春晚注入别具风情的活力,也令她迅速地红遍大江南北,演唱会邀约不断。85年,奚秀兰再度登上春晚。

学无止境 永远谦卑

她自认是努力的人,懂得抓住时代的机遇,敢于挑战自己。1966年,17岁的奚秀兰报名参加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举办的艺员训练班,从两千多名参加者中被选为第一届学员。当时,她的粤语不甚标准,发不出「啱」的闭口音,又因后生,被分到的都是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编导用她口音当剧本灵感,大家都约定俗成地不去矫正她。过后奚秀兰才知道,当时在别人眼中自己是「被欺负」的,但她并不计较,只觉得自己心中所想是「要珍惜这份工作」。

■奚秀兰鼓励香港年轻人多去内地走走看看(陈旭健摄)

当问及如何看待现在的香港年青人对内地的陌生,奚秀兰说:「我特别鼓励年轻一代去内地,其实国内的人,海外的人都要互相学习。」她觉得香港的年轻人其实不算是娇生惯养,心目中亦有远大目标,但要拓宽眼界,「最重要都是珍惜、把握机会。」

奚秀兰在84年春晚舞台上演唱《天女散花》前说:「这首歌送给我的奶奶。」从小把她带大的奶奶留在了故乡,而她将奶奶的话作为成一生的座右铭:学无止境,永远谦卑。

责任编辑:glory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