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快讯 > 正文

24小时电车巡游 情迷「叮叮」旧时光

2017-02-17
电车车身图案和周遭环境相映成趣(Karen Choi 摄)电车车身图案和周遭环境相映成趣(Karen Choi 摄)
策展人 Irene 表示,这是第一次有人进入电车厂拍摄(Irene Flanhardt 摄)策展人 Irene 表示,这是第一次有人进入电车厂拍摄(Irene Flanhardt 摄)
外国摄影师 Marrisa Reyes 捕捉到穿梭于城市光影中的电车(Marrisa Reyes 摄)外国摄影师 Marrisa Reyes 捕捉到穿梭于城市光影中的电车(Marrisa Reyes 摄)
不少老人家前来参观展览,怀旧「叮叮」时光(记者林可欣摄)不少老人家前来参观展览,怀旧「叮叮」时光(记者林可欣摄)
策展人Irene希望有固定场所,保留集体回忆(Irene Flanhardt 摄)策展人Irene希望有固定场所,保留集体回忆(Irene Flanhardt 摄)

【文汇网讯】香港电车的历史悠久,自1904年投入服务以来,电车不仅是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亦见证了香港的城市变迁。近日,由11名摄影师组成的「追踪电车队」举办展览《叮叮去九龙》,以摄影、油划、实物及缩时摄影短片等艺术形式,揭开电车厂的神秘面纱,讲述电车背后功臣的故事,与观众一起走入113年的「叮叮」时光。

「追踪电车队」于2015年去信香港电车有限公司,获得进入屈地街和西湾河电车厂拍摄的许可。两个电车厂各有分工,屈地街电车厂主要进行电车制造、维修、保养、安装广告及拆除等,西湾河电车厂则是停放电车的场所。当时「追踪电车队」的队友们进行「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决定分头行动捕捉电车厂和电车一日出行的故事。

24小时追踪电车旅程

平日里返工讲究高效快节奏,未必有閒情逸致在电车上欣赏城市风光。今次「追踪电车队」想出新招,从清晨第一位车长报到,到电车返厂维修,记录下电车驶过的变幻时光。「这个展最重要是透过时间,看到天气的变化、光线变化、路面情况的变化……好似邀请你来到一个电车旅程,上了电车能看到不同的场景。」策展人、「追踪电车队」创办人黄曼玲(Irene Flanhardt)说。

摄影师 Alan Tse 曾在清晨四点来到屈地街电车厂,等待第一位车长返工,随后他便搭车出发,拍下沿途城市风光。还有摄影师专门等候「night workers」(夜班工作者),拍摄他们维修路轨、烧焊等工程。

缩时影片记录电车「变身记」

更换电车车身广告的缩时摄影短片是今次展览的创新之处。更换车身广告通常需要费时3小时,为了展示完整面貌,摄影师Bosco Li 和 John Yan 在车身左右各放置一台相机拍摄,最终合成30多秒的短片。

老婆婆遗愿:再搭一次电车

在拍摄期间,有车长对 Irene 忆述,曾有一位经常搭车的老婆婆突然「消失」,再出现时戴着氧气罩,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抬上电车。车长当时建议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老婆婆却执意上车。车长翌日再见家人得知,老婆婆已经去世。

这个故事让 Irene 感慨良久,「原来婆婆最后的心愿就是搭一次电车,完成心愿,回忆以往的事,这样走就是很好的终点。可以感受到老人家对电车是有一种情怀的。」

策展人倡保留集体回忆

Irene 坦言,她曾经认为电车仅仅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常事物,但在筹办展览期间,了解到的电车知识及电车长的故事,让她蜕变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电车迷,「我从以前对电车没什么感觉,到现在越来越着迷。」

纵使个人回忆短暂易逝,凝结成集体回忆却能历久弥新。Irene 希望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产生共鸣,分享彼此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呼吁社会能提供固定展馆保留集体回忆。「香港电车始终是一门生意,生意是会转手的,下一次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公司,所以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留下集体回忆。我希望见到这些事,而不是不停做展览。」Irene说。

展览:「叮叮」去九龙

日期:即日至3月14日(星期一休馆)

时间:10:00am-6:00pm

地点:饶宗颐文化馆艺术馆展室2及3(九龙青山道800号)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报道)

责任编辑:于岄鸣

新闻排行
图集
视频